一枚硬幣大小的
濃縮了20項專利
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空白
不僅成為“進口可替代”關鍵技術
還打破了國外的長期壟斷
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中山市海明潤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位于民眾街道沙仔工業園,是廣東省超硬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導產品為石油鉆探用的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產品金剛石復合片遠銷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并被國內各大油田和大型鉆頭廠采用。
“這是石油鉆機鉆探到地下5000米鉆頭的關鍵核心材料,相當于鉆頭的牙齒。它是由硬質合金基體和經過特殊材料配方的金剛石微粉,在5-8萬個大氣壓和1500-2000℃的真空環境下高溫高壓合成的金剛石聚晶,生產工藝過程要求極高。”在中山市海明潤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的產品展廳,公司總經理孔利軍詳細介紹了這枚硬幣大小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的制作過程。
在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隨處可見爭分奪秒抓生產、加班加點趕訂單的忙碌場面,各生產線上緊“發條”,機加工車間機床馬達歡暢,合成車間爐火通紅,員工通力協助,加緊生產,趕制國內外客戶訂單。
“春節前,公司就已經安排好節后的生產計劃,春節假期一結束,就立即投入生產,現在所有的車間都已經開動。”孔利軍介紹,目前公司訂單充足,主要以出口為主,出口銷售額占總銷售額70%左右,出口美國地區銷售額占總銷售額40%左右。
據悉,疫情期間,公司訂單量不降反增,逆勢上揚,每年銷量增長近50%。“我們的產品價格只有國外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性價比更高,客商絡繹不絕,國內企業也紛紛上門下單采購,今年一季度產值是4000萬元,全年產值預計可達1.6-1.8億元。”孔利軍自信滿滿地說,一直以來,公司堅持誠信經營,產品質量穩定,受到國內外客商的一致認可,在市場中享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
聚晶金剛石復合片作為石油鉆探的核心材料,對石油工業的發展舉足輕重,特別是硬巖層和地質復雜巖層的鉆探用復合材料長期依賴國外進口,是國內石油鉆探行業“卡脖子”技術。“每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10%左右,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的,只有自力更生。”孔利軍說,金剛石復合超硬材料技術雖然屬于國際前沿技術,但在新材料領域也算小眾冷門技術,研發時間長、成本高。
據悉,該公司成立了一支40人的專業研發團隊,專門從事金剛石復合超硬材料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同時與各專業院校、科研機構進行產學研合作,與北京科技大學共同完成了廣東省教育部關于“難加工材料專用PDC刀具及產業化”的產學研結合項目,并共同承擔了國家國際科技項目課題“高品質金剛石工具及功能器件的制備及其產業化應用研究”,研發硬件和檢測分析手段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效提升了產品技術研發能力,增強了核心技術競爭力。目前擁有40多項發明專利。
“目前國內正鉆探萬米深井,這對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的硬度要求更高、強度更大,我們也在積極融入到這個國家項目。”孔利軍表示,公司將秉承技術革新和產品創新的發展思路,以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為導向,根據需求不斷改進和創新自身生產工藝和配方,開發更貼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持續開展業界前沿技術的研究,形成“超硬材料——超硬復合材料——超硬刀具及制品”全產業鏈產品體系,賦能企業做大做強。
沖刺,是海明潤起跑的姿態!跑贏,是海明潤開局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