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能夠通過控制外骨骼來恢復癱瘓患者的部分活動能力。然而,由于傳統傳感器不夠靈敏,還不能從頭部表面讀取更復雜的控制信號。Fraunhofer IAF、柏林夏里特醫學院、斯圖加特大學和其他工業合作伙伴的合作已經接受了這一挑戰:在最近啟動的NeuroQ燈塔項目中,項目合作伙伴開發了高度靈敏的基于金剛石的量子傳感器,使癱瘓的人能夠更精確地控制神經外骨骼。
患者測試
由Charité開發的腦機接口來控制外骨骼手
對于由于脊髓損傷、中風或其他疾病而無法移動手或腿的人來說,所謂的腦機接口(BCI)提供了巨大的希望:它們允許僅由大腦活動控制設備——例如,外骨骼可以僅通過想象運動來操作。因此,BCI為癱瘓的人提供了重新控制其某些運動的機會。
從頭部表面測量大腦活動的BCI的優點是使患者免于復雜而危險的腦部手術。“我們已經開發了一種非侵入性BCI系統,使高度截癱的人能夠通過腦電波的任意變化來抓住日常物品,”夏里特醫學院臨床神經技術教授Surjo Soekadar教授博士補充說: “然而,盡管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目前還不可能用這種非侵入性系統控制復雜的手部動作。因此,盡管可以檢測到移動的意圖,但無法準確確定要執行的移動。為此,必須大大提高傳感器的靈敏度。
量子傳感器測量腦電波
來自研究和工業界的九個合作伙伴現在已經承擔了這項任務,并啟動了“用于神經通信接口的激光閾值磁力計”項目,簡稱NeuroQ。在這個由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資助的項目中,項目合作伙伴開發了非常靈敏的量子傳感器,可以測量腦電波產生的最小磁場。這些量子磁力計將被集成到BCI系統中,使癱瘓的人能夠比目前更精確地控制手部外骨骼。
磁場提供更清晰的信號
在非侵入性BCI中,神經元活動的測量迄今為止主要通過電場進行。然而,磁場的測量具有相當大的優勢:“磁場穿透皮膚和顱骨而不失真,因此提供比電場更清晰的信號,因為這些信號在從源到傳感器的途中會強烈衰減。因此,腦磁圖(MEG)比腦電圖(EEG)具有顯著優勢,但由于技術障礙,很少使用,“NeuroQ項目負責人兼Fraunhofer IAF研究員Jan Jeske博士解釋說。
MEG的技術障礙與所使用的傳感器技術有關:SQUID傳感器(超導量子干涉器件)精度高,但需要低溫冷卻,這使得它們的使用極其昂貴和復雜。基于蒸汽池的光學泵浦磁力計(OPM)甚至超過了SQUID的靈敏度,但只能在零場環境中工作 - 這意味著任何背景磁場(包括地球磁場)都必須完全屏蔽才能運行,并且伴隨著大量的建設工作。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現在環境條件下(即在非屏蔽環境中)實現適合檢測神經磁場的靈敏度的磁力計。NeuroQ的目標大大超過了最先進的技術,“斯圖加特大學第三物理研究所所長J?rg Wrachtrup教授總結道。
基于金剛石的傳感器允許在日常環境中使用
在NeuroQ項目中開發的量子磁力計的突出特點是它們的起始材料。它們基于金剛石中的NV(氮空位)中心,因此具有獨特的特性:金剛石量子磁力計是唯一在室溫或體溫下工作的高靈敏度磁力計。它們也可以在存在背景磁場的情況下操作,并能夠確定磁場的確切方向(即矢量的所有三個分量)。此外,它們具有生物相容性,可以靠近信號源,從而產生更強的信號。
所有這些都導致這樣一個事實,即金剛石量子磁力計可用于診所、醫療實踐、康復環境,也可以用于家庭和日常生活,以顯著改善癱瘓者的生活質量,并為他們的社會包容做出重要貢獻。
多學科合作項目
由于迄今為止開發的金剛石磁力計尚未達到所需的靈敏度,因此將首先在NeuroQ的框架內實現基于新型NV金剛石激光器的新型高靈敏度量子磁力計。通過所需的通信接口,測量系統將進一步開發為BCI系統,并用于柏林夏里特醫學院臨床環境中的演示,評估和進一步發展。
所涉及的初創企業和中小型企業(SME)不僅對該技術的開發而且對隨后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從而促進了將成果轉化為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應用。
BMBF正在資助這個為期五年的合作項目,作為“基于量子的計量燈塔項目以應對社會挑戰”措施的一部分,總額近9萬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