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尼斯基在1月2日發表了文章,認為2022年全球培育鉆石珠寶(成品)的市場規模約為120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38%,不過裸鉆價格下降了20%左右。不但如此,培育鉆石珠寶銷售額首次在全球總額中的占比超過了10%。
假如之前傳言的“2022年全球(天然)鉆石珠寶銷售總額基本與2021年持平”屬實,即維持在840~870億美元左右,那么上述“超過10%”的說法是可以得到佐證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印度1~11月的成品鉆出口情況看看“中游->下游”的輸送情況(12月數據目前未出):
- 天然鉆石出口額:216億美元
- 培育鉆石出口額:16億美元
?? 裸鉆出口額占總比:6.9%
考慮到兩類鉆石在成品珠寶中所占比例的不同、印度出口的全球占比,以及零售商對客單價和利潤率的剛需,金尼斯基所說的“10%”基本接近事實——雖然一些細節依舊模糊。
另:前幾日AMR曾經在報告中認為2030年全球培育鉆石市場價值總規模為499億美元,并在之前的十年內保持9.4%的年均增長。這個數據顯然包括了培育鉆石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以此為基礎經過演算,2022年用于工業領域的培育鉆石總價值為220億美元左右。該數據是否屬實,還請各位業內伙伴參考對比。
“下游市場‘增量+降價’的趨勢,將在2023年延續。”
順便談談上游供應
我們去年講了不少關于印度在培育鉆石行業的發展,包括建立產業園、銀行的支持、大量進口和制造CVD設備、大量輸出改色鉆石、蘇拉特地區免除電力稅等等。當時這些事件引起了很多的討論,不少“外面的媒體”發布了文章,并不自覺地開始比較中國和印度在生產端的競爭力。
從2022年的情勢來看,中國的培育鉆石(毛坯)總產量應當在1200~1300萬克拉左右(包括高溫高壓和CVD),全球占比大約為56%。相比之下,國際公認的印度產量占比大概為15%,因此中國依舊是全球培育鉆石生產的龍頭國家。
但也有媒體表示,印度一直把中國當成對手,并且正在快速追趕,背后大概有三個原因:
1)CVD領域擴產迅速(據金尼斯基提供的數據,目前印度一臺CVD生長設備的價格在10萬美元以內);
2)改色的成品鉆并沒有引起大范圍反感;
3)印度的切磨產能很大,可以“接得住”自己生產的毛坯,哪怕大部分質量都不怎么樣。
在最近一期的某線上刊物中,Dan Scott 也對中印兩國進行了對比。(注:目前這份月刊是免費的,但36頁的總篇幅中有大約30頁都是廣告,帶觀點的文章僅一篇,因此我們不做推薦)Scott在文章中說:為了配合培育鉆石上游擴張的需要,印度正在大力生產石墨,并將其大部分用于培育鉆石的生長。2022年8月,印度的人造石墨月產量達到了360萬克拉,是上一年同期的兩倍以上(注:該數據未經考證)。考慮到培育鉆石的應用范圍遠不止珠寶行業,這種高速擴產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與此同時,Scott表示中國方面肯定不會減慢自己的節奏,尤其是最近封控政策放開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后,上游生產和下游需求大概率都會出現上升。“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一旦開始表現,就十分出色的國家。”
以上內容請謹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