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奔朗新材(836807,BJ)正式在北交所上市交易,并于同日從新三板摘牌。公開資料顯示,奔朗新材專注于超硬材料制品的研產銷,是中國超硬材料制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奔朗新材主營產品有金剛石工具、稀土永磁元器件等,其中,金剛石工具收入占比超過8成。目前,奔朗新材的金剛石工具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多個國家占據相對領先的市場份額,品牌知名度較高。
金剛石工具,素有“工業牙齒”之稱,主要用于陶瓷、石材等各種硬脆材料切割或精磨等。在上世紀70年代,這個工具完全依賴進口。如今40余年過去后,中國逆襲成為全球超硬材料制品第一制造大國。產業壯大的同時,中國也跑出了少數幾家具備一定規模的行業龍頭,這其中就有奔朗新材。
從招股說明書來看,2021年奔朗新材的營收規模將近8億元。經過22年發展和沉淀,公司也積累了具備優勢的全技術鏈條創新能力。除了金剛石工具,奔朗新材還積極拓展公司產品線。目前,公司開辟的“第二賽道”稀土永磁元器件業務高速增長勢頭明顯。
金剛石工具在全球多國市場份額靠前
奔朗新材于2000年在廣州佛山誕生。2016年公司曾在新三板掛牌,2022年5月進入新三板創新層。今年11月18日奔朗新材向北交所提交注冊,25日便迅速獲得證監會注冊,拿到北交所發行批文。
招股書顯示,奔朗新材2019年至2021年、2022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98億元、6億元、7.73億元、3.6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98.78萬元、6522萬元、8712.58萬元和3578.41萬元。
從業務結構來看,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金剛石工具(含樹脂結合劑金剛石工具、金屬結合劑金剛石工具以及精密加工金剛石工具)、稀土永磁元器件以及碳化硅工具等。其中金剛石工具是公司收入主要來源,2022年上半年,該業務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是81.67%。
經過20多年發展,奔朗新材的下游客戶“陣容”強大。在國內,公司積累了蒙娜麗莎、歐派家居、華碩陶瓷等一批優質客戶。此外,公司的產品還遠銷巴西、印度、孟加拉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介紹,奔朗新材在全球陶瓷加工金剛石工具細分市場的份額排名前列。2020年,全球25大陶瓷集團中有13家是奔朗新材的客戶。
1963年,中國科學家成功合成國內第一顆人造金剛石,用時2年走完工業發達國家10多年才走完的路程。隨后,中國超硬材料制品行業也跟隨崛起。經過40多年發展,全球超硬材料制品產能逐漸從歐美國家轉移到中國。如今,中國已發展成超硬材料制品種類齊全、生產規模領先的國家。
奔朗新材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自主研發,以自有品牌“奔朗(Monte-Bianco)”開拓海內外市場。公司是我國超硬材料制品行業中少數同時具備金剛石及結合劑材料研究、配方設計、產品結構設計、生產工藝創新及產品應用拓展能力的企業,高筑了產品與技術“護城河”。作為行業龍頭,奔朗新材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8項,在金剛石工具領域擁有了6項國內、國際先進及領先水平、填補了技術的空白。
多元化布局奠定業績增長根基
當前,奔朗新材的第一大主業所處超硬材料制品行業整體尚處于快速提升的階段。根據IndustryARC預測,2026年全球金剛石工具市場將超過43.7億美元,2021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超過6.7%。金剛石工具下游應用行業中,無論是陶瓷加工、石材加工,抑或是精密機械加工,市場需求均在持續增長,應用前景廣闊。譬如,奔朗新材的海外核心市場——巴西和印度是世界主要陶瓷生產國和消費國,公司這兩個市場還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接下來,技術創新實力、全球化銷路布局以及品牌知名度,都將是奔朗新材在硬脆材料加工領域攻占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砝碼”。據了解,此番北交所上市,奔朗科技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擬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建設高性能金剛石工具智能制造新建項目、企業研發中心建設新建項目。目的正是擴展公司在金剛石工具上的產能規模,鞏固和提升公司在市場地位。
在深耕超硬材料制品的同時,奔朗新材近年也開始著手布局“第二賽道”。2018年,奔朗新材在湖南設立控股孫公司湖南奔朗,進軍稀土永磁行業。近三年一期,公司稀土永磁元器件業務收入分別為4114.99萬元、3220.85萬元、5151.44萬元及3996.12萬元。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稀土永磁元器件收入占比提升到了11.16%。2020年至今,奔朗新材該業務展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新增長極”正逐漸養成。目前,公司稀土永磁產品已經被應用在節能電機、電梯曳引機、3C電器、新能源汽車、風電等領域。此外,奔朗新材還在布局碳化硅工具領域,不斷延伸公司產品線。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數年,奔朗新材的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這家現年22歲的國內超硬材料制品龍頭,風華正茂,蓬勃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