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克拉的人工培育鉆石IGI證書成本占據了整個人工培育鉆石成本的比例為10%左右。這個所占比例大不大每個人的觀點都不盡相同。假如將來GIA推出人工培育鉆石完整的4C分級證書,憑借鉆石自動分級儀器和技術帶來的成本優勢,會很快從IGI手中搶走大量的中小人工培育鉆石客戶。
從業者該怎么做?
1. 天然鉆石
由于有強大的歷史和文化背書,天然鉆石的宣傳應當具備相當的傳承性。強調稀缺性、強調文化性、強調可持續發展(這一點目前做得還很不夠),都能很精準地吸引行業對標的消費者。
在我個人來看,不用擔心任何來自培育鉆石領域的反對意見,因為觀點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各有所異的,不用看誰對誰錯。只要做到持續、真實、透明的輸出,就能穩固住對標人群的心態。
2. 培育鉆石
由于是一個新行業,在市場認知方面依舊比較混亂,所以需要將宣傳重點放在直觀感受的沖擊上。“更大”、“更便宜”、“可定制”等等,都將在大眾范疇形成積極的響應。
加強品牌文化的建設,不要只賣產品,要多植入情感屬性。這一點需要向天然鉆石的幾位巨頭好好學習,即使是傳統的鉆石行業大佬De Beers也推出了自己的培育鉆石品牌Lightbox。不要怕別人說“營銷”,因為天下萬物皆營銷,離開了情感屬性的商品,只是原材料。
“做不賺錢的買賣”是胡扯。假如培育鉆石行業能長期堅持優質的文化輸出,那么它必將在消費市場確立自己穩固的定位。只不過現在大局未定,說“定位”問題還太早。
最終的決定權,不在從業者的手中,而在消費者的心里。當我們將這種變化多端的心態變化放大到整個消費市場的時候,情況就變得很復雜。尤其是看到媒體出現大量帶有傾向性的、甚至是偏執的觀點時,有些從業者就會變得迷茫:消費者到底在想啥?
然后,在利益的催動下,兩派的沖突就產生了。并且格利亞諾夫認為,這種沖突會“愈演愈烈”,因為市場太大、太誘人。他甚至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消費市場,叫“jackpot”,意思是“大獎、頭等獎”。但他并沒有說誰能得獎,混戰之后,有沒有真正的贏家?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