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大宗商品資產中,工業金屬表現搶眼,銅、鋁等期貨品種價格漲幅均超10%。
分析人士認為,從基本面看,有色金屬整體庫存水平目前處于歷史同期低位,長期看新能源對消費端的支撐將對金屬價格尤其是銅價構成支持,但一些不確定因素或對2023年上半年金屬價格走勢構成壓力。
有色金屬走強
11月以來,有色金屬資產大幅反彈,成為大宗商品資產中多頭品種“領頭羊”。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記者發稿時,11月以來,倫敦期銅價格累計漲超13%,倫敦期鋁價格累計漲超10%,滬銅、滬鋁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同期分別上漲7.95%、7.72%。同時,A股有色金屬指數明顯反彈,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收盤,A股有色金屬指數11月以來累計反彈8.71%。
對于有色金屬資產近期的偏強走勢,東證衍生品研究院有色首席分析師曹洋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政策周期角度來看,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預期升溫,美元階段性走弱,有色金屬受到的宏觀方面的抑制較前期減弱。此外,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復蘇的預期增強,利多有色金屬。
從美聯儲貨幣政策看,11月2日,美聯儲議息會議再度加息75基點,對市場造成的沖擊有限。市場預期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的加息速度會有所放緩,可能降低到加息50個基點。
“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是近期銅價反彈的核心動力之一。此外,市場對于銅需求復蘇的預期也在增強。”銀河期貨大宗商品研究所研究員王穎穎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基本面看,國內方面,目前冶煉廠新增產能投放力度不及預期,精銅供應緊張,銅處于低庫存狀態。“最近較多的冶煉廠處于檢修狀態,加上陽極銅供應緊張的情況,部分冶煉廠出現了減產。”王穎穎進一步分析,當前海外銅市場供應不確定因素較多,全球銅顯性庫存僅有26萬噸,也對銅價構成支撐。同時,銅在新能源方面的需求很強,今年全球的光伏裝機增速在40%至50%,明年預期增速在30%左右,對銅消費起到了很強的支撐作用。
庫存處于歷史低位
現階段,有色金屬整體庫存水平處于歷史同期低位。其中,銅的全球顯性庫存處于歷史低位。對于未來有色金屬尤其是銅價走勢,部分機構給出了樂觀預期。高盛大膽預測,銅價可能在一年內升至11000美元/噸的創紀錄高位。
日前,高盛在報告中上調明年及2024年銅價預測,同時將未來三個月、六個月及十二個月每噸預測值分別由原來的6700美元、7600美元及9000美元,調升至9500美元、10000美元及11000美元。高盛表示,全球可見的銅庫存降至14年來最低水平,有助于限制銅價下行的風險。其早前預期明年將有16.9萬噸供應過剩,但最新報告顯示,其預計供應過剩將完結,或出現達17.8萬噸的供應不足。
“對于未來銅價,我們持較為謹慎的觀點,可以用‘乍暖還寒,蓄勢待漲’來描述。”曹洋認為,銅基本面周期要轉為短缺還需要等到2024年,宏觀經濟周期與政策周期對銅價的支撐也要等待更長時間。下一輪銅價上行周期中,銅價再度站上10000美元/噸的可能性偏大,但更高的價格需要更多利多因素共振。
從基本面看,曹洋表示,現階段,有色金屬整體庫存水平處于歷史同期低位,未來在基本面存在差異的情況下,不同金屬累庫的彈性不一,預計銅將在2023年上半年出現一輪趨勢性累庫,但幅度不會太大,庫存或恢復至歷史中位水平。
“根據我們計算,明年精銅累庫量在12萬噸左右。粗煉瓶頸將在2024年至2025年打破,中國、剛果(金)、印尼都有大量的新增產能投產,預計未來兩年將是銅的累庫時期。但是,2025年以后將出現銅礦瓶頸,加上新能源對消費的支撐,銅可能再次轉為去庫,長期來看將是緊缺品種。”王穎穎表示。
在王穎穎看來,銅價反彈并不會一帆風順。“預計明年上半年銅價會面臨壓力,銅價有下跌的風險。一方面是國內可能會經歷一段過渡期,需求恢復力度不會很快;另一方面是即便美聯儲放緩加息節奏,當前的高利率水平也會逐漸向實體經濟傳導,并進一步造成流動性收緊,明年銅市場的邏輯將會從加息轉向衰退。”王穎穎表示,目前,銅庫存處于極低位置,即使明年精銅累庫12萬噸,整體庫存水平也不高。在需求復蘇的預期下,預計銅價將會企穩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