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8日報道,隨著防控措施優化,中國部分省份正在以包機并提供補貼的形式,鼓勵商業代表團到海外參展或洽談,以吸引更多的出口訂單和投資。 12月4日跟隨浙江省嘉興市組織的商務包機前往日本東京,參加為期7天商務活動的嘉興市杉惠服飾總經理華一帆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現在正在日本AFF展會(亞洲紡織成衣展)現場,已經交換了十幾張名片,3個客戶有意向繼續洽談”。 像華一帆一樣的中國商人,在2022年下半年會陸續跟隨各地組織的商貿團出境開拓商機,他們通過參與展會、洽談合作等方式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穩住外貿基本盤。
▲ 12月4日上午,由浙江省嘉興市組織的商務包機從杭州蕭山機場啟航赴日本東京,共50家企業。
政府包機去洽談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以2021年出口額計算,廣東、江蘇和浙江是中國前三大出口省份,但在過去幾個月,中國商品海外需求減弱。 為支持出海商務團到境外開展一系列拓展市場和招商引資活動,各地政府推出了不同的鼓勵政策,暢通企業出海途徑。
福建省商務廳先后組織“福品銷全球”香港行、歐洲行活動。 廣東也動作不斷,10月,132家深圳企業參加環球資源秋季香港采購交易會; 11月,廣州市商務局組織近40家外貿企業百余人以包機方式,參加展會。 同期,寧波商務局組團參加第十屆中國墨西哥投資貿易交易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8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組團包機出海招商是政府幫助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搶訂單的一個重要舉措。 他認為,當前國內防控形勢出現新的變化,優化了防控措施,但企業走出去還面臨著落地防疫政策不一致等問題,政府包機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這類問題。
馬不停蹄見客戶
嘉興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次參展企業一到日本就馬不停蹄聯系拜訪貿易伙伴。 “招商團已拜訪對接艾迪科總部、日本電產集團等企業,洽談電子化學品、高端食品添加劑、半導體檢測設備等項目”。
為了能夠充分利用出國洽談的機會,參會廠商幾乎都提前做了充分準備。 華一帆告訴記者,此次來日本參展,他準備了很多小禮物送給當地的客戶,一方面是借此機會回饋熟悉的合作對象,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夠認識新朋友,收獲更多合作機會。 他在與當地客戶洽談的過程中也發現,當地的客戶需求與疫情前有不少變化,碎片化訂單增多。 “這對企業的靈活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疫情期間,我們很難直接獲取到客戶需求,這次組團出行對我們未來的營銷戰略有很大幫助”,華一帆說。 白明也表示,在這一時機組團“出擊”很有必要,因為很多市場面臨著新的競爭。
從各省目前組織的包機行來看,主要以東南亞、歐洲、日韓市場為主。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院長藍慶新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原因是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國家消費市場規模龐大,對中國產品、投資接受程度高; 而歐洲市場受到地緣政治沖突影響,各項生活成本攀升,中國企業能通過物美價廉的商品贏得他們的青睞。 其次需要關注的是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興市場。 “經過多年深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程度顯著提升,因此中國企業可以重點關注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并在其中尋找商機。 ”他說。
各國歡迎中國企業來訪
據嘉興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不論是前往歐洲,還是去日本參會,當地企業以及相關部門都對中國來的企業表示歡迎。 12月4日,嘉興一隊外貿企業前往德國,拜訪當地商務部門。 德國工商總會對此表示,這是疫情后首次接待中國代表團來訪,意義重大。 多家企業拜訪了德國聯邦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聯合總會,了解如何切入德國市場獲取訂單和客戶。
對中國企業的歡迎背后也代表了國外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看好。 據路透社8日報道,匯豐銀行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超過5%,這得益于支持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相信,防控措施優化將有利于經濟增長。
藍慶新表示,中國企業抱團出海“搶訂單”的情況向外傳遞三個信號: 第一,中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基礎上,已經開始逐漸恢復正常的國際經濟交往; 第二,中國企業強烈的國際合作意愿與行動,體現出中國經濟巨大的活力和韌性; 第三,隨著國際經濟往來逐步恢復活躍,中國經濟將迎來快速復蘇。 但藍慶新同時提醒說,中國企業的出海,不僅會面對來自當地市場激烈的同行競爭,還可能會受到西方國家政治博弈等影響,在競爭過程中遇到一些阻礙。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多地包機出海現象,說明我國疫情政策調整后對實體經濟產生立竿見影的促進效果,也為我國明年貿易增長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