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就在昨日,《經濟參考報·汽車特刊》剛剛在2020新年賀詞中豪邁地寫下“站在汽車業下一個黃金十年的起點”,隨即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汽車產業墮入冰點,產銷數據斷崖式下跌令行業哀鴻遍野。眾聲喧嘩中,《經濟參考報·汽車特刊》堅定指出,作為中國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中國汽車業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發展保衛戰中展現出的強勁韌性、快速的反應能力和研發能力,以及強大的資源配置能力和制造能力,其背后的支撐是中國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創新體系,這讓我們有能力以無與倫比的中國速度、共克時艱的中國力量再一次驚艷世界。而此次疫情至少將從生產、銷售、供應鏈三個維度改變汽車業的競爭邏輯,加速產業調整,或將成為中國汽車業再一次加速跑的起點。疫情之后中國汽車產業將以嶄新的充滿生機的形象“化繭成蝶”。
歲終回首,上述觀點在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不斷得到印證:率先走出疫情陰霾、產銷數據屢創新高、拉動全球汽車產業復蘇、成為大型車展全球唯一舉辦地、自主品牌“高端群”異軍突起、國際汽車巨頭紛紛加碼中國、中國車企市值直線飆升……事實證明,中國汽車產業正在迎來一個嶄新的大發展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國站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前臺,不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基地,同時也將是全球汽車技術路線的測試場、全球汽車企業優勝劣汰的絞殺場。
中國汽車產業在這樣一個充滿未知機遇和挑戰的前臺時代該怎么做?換言之,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力點何在?
首當其沖的是要進一步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優勢。當今世界,一國實力已不僅限于技術和資本,更包括價值鏈、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綜合優勢。改革開放40年來,全球工業大規模向中國轉移,中國構建起了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門類,以及這些門類之外的科技創新體系,這是中國成為目前全球最大需求中心、最低成本中心的基礎和根源,也是我們每每看到全球最新科技成果總是在中國率先大規模應用的原因。具體到汽車產業,中國新能源汽車換道超車已取得先發優勢,正在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核心供應鏈,此時更需要抓住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的機會鍛造長板,提升全面掌控和駕馭產業鏈供應鏈的綜合能力,打造中國汽車產業崛起的強有力支點。
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揮中國汽車產業獨特的規定性。事實證明,中國更有條件讓汽車產業更加輝煌。對比曾經的全球汽車產業中心,因其地理環境的局限,歐美日對于汽車的發展趨向都是從一個個切口進入的,而中國地貌種類的多樣、典型,是世界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最為復雜的運行環境、最為豐富的應用場景,恰恰可以成為汽車產業創新的動能,并且能夠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汽車后市場,甚至整個汽車產業生態實現技術的全面創新。一言以蔽之,中國的獨特性最有可能讓世界汽車產業全方位發力。在競爭全球化時代,如何依托主場優勢贏得新賽點,是當下中國汽車產業最為緊要的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在探索一條汽車產業獨特的發展路徑。事實上,中國擁有優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環境,這也是我們在2020年看到中國集聚了幾乎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熱點的原因。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是由國家的產業決心決定的。由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折射出的產業決心可以看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已經延伸到了內循環的“毛細血管”。中國獨有的、適合中國市場特色的下鄉政策,瞄準的是全面脫貧之后的廣大農村市場,這個市場的機會之大難以估算。
從家電到高鐵、從互聯網到基建……一個又一個“中國智造”產業崛起,現在是汽車。堪稱“工業之王”的汽車產業是制造強國的標志,汽車產業崛起了,中國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制造業的強者之林。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速度時代,一切皆有可能,微小的力量也可放大,更何況是發生在大的工業體系里的轉軌,必然打開巨大的想象空間,也將誕生巨大的產業機會。在全球汽車產業競爭的主陣地,只要發揮優勢、搶抓時機,中國汽車產業將沖上全球汽車產業制高點,創造世界工業史的下一個奇跡。2021年,《經濟參考報·汽車特刊》將成為中國汽車業崛起的見證者,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