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車市的悲歌,在這個寒冷的冬日,顯得格外刺耳。
乘聯(lián)會或者中汽協(xié)每月如期發(fā)布的汽車產銷數(shù)據(jù),毫無意外地均指向同比下跌。前11個月,狹義乘用車產銷同比跌幅均指向10%以上。據(jù)此,蓋世汽車研究院曾判斷,今年乘用車的整體跌幅有望在8%-9%之間。
當“金九銀十”未能照亮暗淡的車市,汽車人或只能寄希望于年末“翹尾”效應的來臨。然而,11月,無論從終端銷量還是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shù)來看,這種“翹尾”效應相比以往,明顯偏弱。好在,今年的春節(jié)提前到來,于是,汽車人又期盼著12月能夠迎來“大豐收”。
無論最后一個月“豐收”與否,今年車市的格局和各車企的排位,大概率已經“定型”。1-11月銷量排名比較靠前的車企中,吉利、長城、長安,一字排開,不出意料地衛(wèi)冕自主品牌乘用車前三強。
事實上,縱觀自主三強最近十年的發(fā)展歷程,其在乘用車領域銷量的起伏變化,背后也折射出各自產品戰(zhàn)略的行進方向。早在2010年,吉利汽車的年銷量就邁進了40萬臺大關;彼時,專注于SUV的長城,依托哈弗品牌,在乘用車領域向30萬臺的年銷量邁進;而由商用車向乘用車領域轉型不久的長安,還處于下風。
2013年,SUV迎來爆發(fā)式增長,長城享受著SUV帶來的市場紅利,在乘用車領域一舉躍升至自主品牌首位。這一年,長安汽車在乘用車領域的增速同樣較為迅猛。當年,長安乘用車累計銷量首次達到50萬臺大關,相比2012年,同比增速高達61.89%。
緊接著的2014年,長安以71萬臺的年銷量,超越吉利和長城,領跑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yè)銷量排行榜。
此后,長安的這一優(yōu)勢持續(xù)了三年。
三年后的2017年,在乘用車領域蟄伏了三年的吉利終于發(fā)力了。得益于轎車和SUV的均衡布局,吉利2017年實現(xiàn)銷量124.8萬輛,年銷量首次邁進百萬臺大關,再次成為自主乘用車領軍品牌。
2018年,吉利以150萬臺的年銷量再次實現(xiàn)正增長,不同的是,自主三強中,長城的市場占比開始超過長安,而曾經的老大哥長安,則退居第三。
今年1-11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突破123萬臺,同比下滑12.5%。長城和長安旗下乘用車板塊表現(xiàn)不一,長城以82萬臺的累計銷量在車市寒冬下呈現(xiàn)逆市增長之態(tài),而長安則以70.8萬臺的銷量,位居自主品牌第三位。
從體量上看,今年吉利汽車依舊領先。但與去年相比,相對還是暗淡了一些。不過,在乘用車市場進入下行通道后,頭部車企又有幾個還能依舊保持增長態(tài)勢呢?
當前,在自主三強中,吉利的產品布局和市場表現(xiàn),仍舊是最均衡的。除了在轎車和SUV領域有主力車型出沒外,今年,嘉際的入市,填補了吉利多年來在MPV領域中的空白。
雖然如此,面對市場下行和產業(yè)結構調整帶來的巨變,領跑者也難免焦慮。
今年上半年,面對同比出現(xiàn)15%下跌的年中報,吉利高層決定主動調整年度銷量目標。在公布年中銷量數(shù)據(jù)的同時
吉利同時對外宣布,其2019年全年銷量目標下調10%至136萬輛。
這一調整,顯然是吉利面對行業(yè)下行壓力的適時轉身。而從產品推進速度來看,吉利并沒有轉身,反而全力以赴。
在轎車市場,吉利布下了帝豪、帝豪GL、遠景、繽瑞,以及博瑞;SUV領域,除了博越、遠景X6、帝豪GS等老牌車型外,又加入了繽越、星越,以及剛剛到來的吉利icon。在市場處于增量的情況下,同類產品的密布,只要控制好價格差異,就可以在不同細分市場分一杯羹;如今,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只有知名度高、口碑好的車型才有可能被用戶記住,進而保持熱銷。而吉利如今在轎車和SUV中如此密集地投放產品,一方面可能造成同門兄弟之間的相互傾軋,另一方面,同類產品內耗,對終端售價的穩(wěn)定性也會有一定影響。
業(yè)內分析認為,吉利在產品投放上的節(jié)奏之快,產品之密集,恰恰反映了車市下行環(huán)境下,頭部車企的焦慮。
吉利的“貪心”并非只是個案,長城也有這方面的傾向。
依舊專注于SUV的長城,已經將哈弗旗下的SUV從小型覆蓋到中大型細分市場。其中,在緊湊型SUV領域,哈弗有8款車型出沒,但比較暢銷的僅有哈弗H6和哈弗F7。
其實,在SUV逐步收縮的情況下,哈弗品牌的整體銷量也在萎縮。2017年,其年度銷量為85萬輛,2018年,這一銷量變?yōu)?6.6萬輛,同比下滑10%。今年1-11月,哈弗品牌累計銷量為69萬輛,但相比去年同期出現(xiàn)了4.9%微增。這種微增,除了哈弗H6熱銷趨勢不減外,還得益于哈弗F7和哈弗M6帶來的增量。不過,在哈弗品牌現(xiàn)有的十多款車型中,能夠真正被消費者所熟知,并起到銷量支撐作用的,也僅有以上提及到的這幾款。
另外,長城汽車今年在乘用車領域的增長,還與新能源品牌歐拉的穩(wěn)健走勢有關。今年1-11月,歐拉品牌憑借兩款純電動微型車,累計銷量已達3.6萬輛。
自主三強中,長安,當前應該是最需要努力的一個。
從百萬臺的銷量神壇上跌落,長安汽車2018年銷量同比跌幅為19.2%。今年1-11月,其累計銷量為70.8萬臺,同比下滑12.3%。
今年,長安同樣在原有車型上打磨產品力,并借PLUS之名推出了系列換代車型,如長安CS55PLUS,長安CS75PLUS等??上驳氖牵掳肽?,隨著長安CS75PLUS的加入,長安汽車終端銷量回暖明顯,環(huán)比大漲。
遺憾的是,曾經的旗艦,睿騁CC依舊表現(xiàn)不佳。今年下半年,睿騁CC變身銳程CC,后者增加了智能配置,并在售價上進一步下探,以期覆蓋更多受眾群體。11月,銳程CC單月銷量達到3626臺,相比以往睿騁CC的表現(xiàn),有所提升。
業(yè)內分析認為,在自主品牌中,長安的研發(fā)實力比較強,尤其在動力總成方面有突出貢獻。最近兩年,隨著藍鯨系列小排量發(fā)動機的推出,其產品力也大增。在技術密集型的汽車產業(yè),“只要研發(fā)、工藝和技術能夠站穩(wěn)腳,就不可能生產不出好的產品”。而在消費者比較看重的設計方面,長安汽車通過全新?lián)Q代的CS75PLUS等系列產品,也在驗證著其全新設計理念的受歡迎程度。
在研發(fā)和設計方面有一定積累的長安汽車,當前需要梳理好產品線,集中優(yōu)勢資源打造下一個“爆款”。
我們認為,未來,長安有實力渡過彷徨期,再度回歸年銷百萬臺的巔峰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