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IPO排隊隊伍中的企業數已經達到501家,僅6月份就新增了172家新申報企業,讓市場驚呼“IPO堰塞湖”再來?!癐PO堰塞湖”是新股發行過程中的老問題,如何在新的監管背景和市場環境中找到最優解,是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IPO申報企業數重回高位
目前IPO排隊隊伍中的企業數已經達到501家,僅6月份就新增了172家新申報企業,讓市場驚呼“IPO堰塞湖”再來?!癐PO堰塞湖”是新股發行過程中的老問題,如何在新的監管背景和市場環境中找到最優解,是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表示,IPO申報企業增多并非壞事,后備企業的增多有利于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增加我國經濟的直接融資比重,但要把好“入口關”,通過現場檢查和從嚴審核等方式,揪出財務造假、粉飾業績的IPO企業,讓真正的好企業登上資本市場舞臺。
“堰塞湖”形成之因
據證監會公告顯示,截至7月5日,IPO排隊企業數突破500家,達501家。去年同期,這一數據僅為315家,這意味著一年來擬IPO企業數量增幅達55.87%。
IPO排隊企業再次超過500家,出乎市場預料,這雖然不是IPO排隊的峰值,但仍然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歷史上IPO排隊通道的企業數最高曾超過800家。在IPO發行常態化的背景下,不少人士表示“IPO堰塞湖”再來。
這輪“IPO堰塞湖”始于6月,僅6月單月就有172家新申報企業進入IPO排隊通道,讓原本較低的IPO水位猛然升高。2017年10月份證監會第十七屆發審委履職后,在“審核從嚴”的監管理念下,在“終身追責”的責任追究機制下,IPO過會率大幅下滑,不僅導致眾多擬上市企業知難而退,更有為數不少的企業紛紛撤回申請材料。至去年8月底,IPO排隊企業下降至289家,排隊企業數量也首次步入“2”時代,誰料到僅僅幾個月后,這一數量非但沒有減少,而是一躍進入到了“5”時代。
究其原因,一方面,和財務數據截止日期有關,根據IPO發審相關規則,IPO申報企業財務數據有效期為“6+1”,即正常情況財務數據有效期是6個月,為了在排隊期間減少更新財報的次數,不少企業選擇在6月份申報材料;另一方面,今年以來IPO過會率維持在較高水平,讓不少觀望中的企業加快了上市進度。
今年1~6月,證監會共審核61家企業的IPO申請,其中50家獲通過,占比82%,較2018年同期57.5%的通過率大幅提高。
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IPO通過率的提高激發了企業的申報熱情,不少之前還在觀望中的企業紛紛報送材料,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原本在科創板和主板之間猶豫徘徊,隨著科創板多輪問詢的推進、監管對科創板企業定位和審核細節的曝光,讓不少企業選擇了傳統的IPO賽道。
“我接觸過一家原本擬申報科創板的企業,公司希望通過注冊制能夠更快上市,但在了解科創板細致問詢經過以及監管對研發投入的關注后,還是覺得企業更適合傳統的IPO通道?!鄙鲜鐾缎腥耸恐赋?,IPO常態化發行和過會率的提高也讓企業愿意等待。
另外,市場審核的隱形紅線“主8創5”有所松動,即“IPO新申報企業,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凈利潤超過8000萬元,創業板要求不低于5000萬元”。從今年實際申報的情況來看,有所變化,如上海凱鑫分離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欲申報創業板,但它2018年凈利潤約為4200萬元。
解決“堰塞湖”之困
“IPO申報企業增多并非壞事?!贝ㄘ斪C券分析師楊歐雯指出,在IPO常態化發行的背景下,企業積極申報增加了資本市場的后備力量,只要把好“入口關”,讓符合首發條件、信息披露詳盡、質量好的企業進入市場,對投資者和市場穩健運行都是好事。
要降低IPO水位,讓好公司盡快上市,一是要繼續堅持從嚴審核,對粉飾業績、公司治理存在問題的企業敢于說“不”;二是要在事前事中階段盡早介入,通過現場檢查等方式排查出不符合條件的排隊企業,震懾抱有僥幸心理的闖關者。
中原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博表示,雖然今年IPO過會率升高,但審核從嚴的標準未變,一是審核重點維度多元化,問詢范圍更廣,將IPO候選企業的規范運行情況、公司治理情況和信息披露情況作為審核重點,問詢機制落實更到位;二是從源頭上把關上市公司的質量,根據上市公司質量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審核進度,寧缺毋濫;三是以信息披露作為審核核心,科創板注冊制試點經驗有望在A股審核中常態化推廣。
從2019年被否企業涉及問題及審核結果來看,發審委關注重點仍集中在財務真實性及合理性、毛利率相關問題、關聯交易和業務獨立性質疑、持續盈利能力、供應商和客戶相關問題、合法合規問題、內部控制規范性問題、員工問題及股權相關問題等方面。
“證監會對IPO的發行審核監管并未放松?!辟Y深投行人士王驥躍指出,那些不符合首發標準,卻抱著闖一闖、試一試的態度來碰運氣的企業,最好盡早撤回材料,一旦被發審委否決或是在現場檢查中查出問題,將影響以后的融資之路。
7月8日,證監會對6家IPO排隊企業出具警示函,包括魯華泓錦、句容寧武、嘉曼服飾、斯達半導體、之江生物、明冠新材料等,梳理上述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多和信息披露有關,如魯華泓錦存在未對有關固定資產進行減值測試、部分固定資產入賬價值不準確、部分修理費確認不及時、部分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不恰當、收入確認會計政策及應收票據的信息披露與事實不符等問題;明冠新材料存在關聯交易信息披露不完整、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不規范等問題。
據了解,這6家企業均是在此前IPO現場檢查中發現了問題,其中有2家雖然已經撤回了申報材料但仍被出具行政監管措施,從嚴監管可見一斑。證監會昨日表示,已于近日安排啟動44家在審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
一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現場檢查和從嚴審核,可以篩選出真正的好公司,也會讓企圖蒙混過關的企業完全暴露,相信隨著監管力度的持續增強,“IPO堰塞湖”會逐步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