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6日,韓國汽車制造商現代汽車表示,該公司正考慮暫停在華最老工廠的生產計劃,因現代汽車目前在這個最大市場面臨銷售急劇下滑和產能嚴重過剩的困境。
路透社報道截圖
2016年前,現代汽車與旗下子公司起亞汽車一直是中國第三大汽車制造商。報道稱,如今現代此舉突顯出中國汽車行業命運正在發生逆轉,去年中國汽車業就遭遇了數十年來的首次萎縮。
現代汽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正在評估生產,以增強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此外還補充稱,這項計劃包括“暫停生產,而非關閉北京的1號工廠”。
現代汽車在北京有三家生產廠,該公司表示,尚未決定何時開始停產。不過韓國經濟新聞報道稱,停產最早可能從下個月開始。
聲明還稱,現代汽車與北汽集團組建的合資企業,負責現代汽車在中國的5家工廠的運營,約有2000名員工自愿退休或調往其他工廠工作。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這5家工廠的年產能合計約為180萬輛。但2018年在中國的銷量同比減少9%,僅為約75萬輛,與頂峰時的2016年相比減少約3成。
經過單純計算,2018年的工廠開工率僅為4成多,北京第一工廠的老化設備的維護費負擔成為巨大課題。
現代汽車相關人士表示,為重建在華業務,制定了3項計劃。即一、通過削減銷售獎金降低成本;二、擴大東南亞和中南美業務;三、在中國調整結構。
不過,關于削減銷售獎金和擴充東南亞等業務,其他汽車廠商也如出一轍,現代汽車似乎需要進一步進行結構調整。
該公司相關人士表示,“關閉工廠并非易事”。北京現代在2月春節前后征集自愿辭職一事已經曝光。現代計劃在確定裁員人數的基礎上,“在2019年上半年之前具體落實結構調整”。
三星證券分析師Esther Yim表示,“我認為現代正采取措施關閉這家工廠,他們一直在拖延關閉的時間,現在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終于采取行動了”。
另有分析師和經銷商表示,現代汽車缺乏有吸引力的車型和強大的品牌,致使其在與來自中國和全球汽車制造商的競爭中不堪一擊。
早在上周,就曾有消息人士透露,現代汽車首席執行官LeeWon-hee表示,公司正考慮削減其最大市場中國市場的工廠產能。
該消息人士還透露稱,現代汽車正在考慮解決在華老廠的產能過剩問題,并削減在華員工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