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9月大眾汽車因在中國銷售下滑拖累全球銷量大跌約20%,而捷豹路虎則由于中國需求大減,直接導致其英國工廠停產兩周。不僅如此,最近,排在中國汽車銷量前列的汽車上市公司相繼發布產銷數據,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現當前其經營業績。對于中外車企而言,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可能是其近30年來遭遇的“至暗時期”。它們,又將如何破局?
中秋節“小長假”,在中國北部城市山西大同,這個以大同刀削面和煤炭文明中國的城市的西南郊龐大汽車產業園區,道路兩邊和每家4S店門口擺滿了蒙上灰塵的新車。
“現在市場不好,我們主要業務快變成修車了。”在某日系品牌4S店,銷售員這樣向汽車K線表示。這種情況可能反映了這個產業園區數十家經銷商的普遍遭遇——空蕩的幾百平米展廳,兩三個銷售員或閑聊,或是低頭刷著手機。而中國其他地區汽車經銷商,恐怕也有相同遭遇。
有人甚至夸張地說,“9月,中國車市崩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9月,中國乘用車銷量為206萬輛,同比下滑12%;而且是連續三個月產銷出現同比下滑。而9月份的產量,則比銷量少了3.5萬輛。這明顯表現出,中國的本土汽車制造企業,在有意控制產能。
確實,這是上世紀90年代汽車進入中國家庭以后,二十多年來中國汽車銷量首次出現如此大的跌幅。全球汽車制造商也在中國市場遭遇著“至暗時期”。
汽車上市公司“集體淪陷”?
10月10日前后,中國汽車上市公司相繼發布產銷快報。汽車K線發現,除吉利汽車、廣汽集團、比亞迪三家上市車企保持同比增長,其他上市車企包括上汽集團、東風集團股份等擁有較強合資公司的企業,9月銷量同比均呈現減少。
上汽集團公布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上汽集團總銷量約為61萬輛,同比減少8%。這直接將該集團前三季度整體銷售業績增速拖累至6.74%,1~9月總銷量為614.65萬輛。上半年財報當中,上汽集團1~6月銷售增速還達到10.88%。
旗下主要板塊當中,除上汽乘用車9月保持4%同比增長,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大通均同比下滑,最大降幅達到17%。
而根據產銷數據不難發現,上汽乘用車前三季度產量較銷量多出約3.3萬輛,情況值得引發企業關注。
擁有眾多合資公司的東風集團股份產銷數據則顯示,9月份該公司銷量為27.1萬輛,同比下滑14.6%;這令前三季度該集團總銷量僅為219.4萬輛,同比減少3.47%,出現負增長。
在眾多板塊中,東風日產9月銷量雖然與去年持平,但其前9月產大于銷的數字接近3萬輛;東風本田雖然扭轉了前幾個月銷量下滑局面,但是比東風日產更為夸張,該公司前三季度產量比銷量多出4.92萬輛。神龍汽車和東風英菲尼迪也存在這種產銷極不平衡的情況。
9月份,東風啟辰、東風雷諾、東風柳汽和東風乘用車在銷量同比下滑均超過30%,其中東風柳汽同比減少49.19%,東風雷諾則減少61.4%。
在幾大汽車集團當中,日子最不好過的可能就屬長安汽車,由于旗下合資公司全面下滑,長安汽車9月銷量為17.7萬輛,同比減少32.3%;1~9月,該公司總銷量為164.76萬輛,同比減少21.67%。該公司僅剩能保持總體增長的長安馬自達9月銷量也同比減少19.3%,導致前9個月總體下滑。
此外,海馬汽車、長城汽車、江淮汽車和福田汽車等,9月份銷量也出現了不同幅度下降。
不僅是國內企業,跨國汽車巨頭同樣遭遇車輛“拋錨”。
10月9日,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大眾集團發布銷售數據,由于在中國市場銷售下滑達到11%,而沒能挽救其歐洲市場由于排放新規造成的銷售下滑,其9月全球銷量同比下滑近20%。通用汽車在第三季度銷售則下滑超過兩位數。
即便是豪華品牌,也很難幸免。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總部位于英國的捷豹路虎稱,其位于英國米德蘭茲郡、雇有9000名員工的索利哈爾工廠將在本月停產兩周,主要原因是9月在華銷量下降46%。來自德國的寶馬、奔馳和奧迪,銷量增速也在減緩。尤其是奔馳,此前在中國市場增速能夠達到30%以上。
可是現在,一切可能成為“過去式”。
崩潰?低增長?
經過統計顯示,在近期已經公布三季度業績預告的幾家車企當中,5家車企凈利潤下滑超過50%。其中,長安汽車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僅8億~13億元,而去年同期該數字為58.1億元;海馬汽車業績預告顯示,1~9月,該公司虧損約為4.2億~5.2億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6278萬元。
這進一步表明,汽車上市公司正在面臨巨大壓力。當然,汽車上市公司作為“幕后大佬”,仍然有一道防火墻,那就是中國2萬多家汽車經銷商,而后者的生存情況可能就沒有這么好了。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達到1.82(庫存系數0.8~1.2為庫存合理范圍,庫存系數大于1.5為達到警戒水平,當該系數大于2.5則表示庫存過高,經營壓力和風險都非常大),同比2017年9月份的1.21,增長50%,遠高于平均0.8~1.2的安全系數區間,為今年6月份以來第二高的庫存系數。而今年前三季度,其公布的庫存預警指數一直超過警戒線。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奇瑞汽車、長安福特、寶駿汽車、捷豹路虎、北京現代和上汽榮威共計6家車企,庫存深度超過2個月,存在較大經營壓力和風險,需要引起企業高層的注意,及時進行調整。
由于資金緊張,今年以來,龐大集團面臨巨大經營壓力,已經引起廣泛關注。而不久前,廣匯集團引入戰略投資者恒大集團,也從側面表現出財務壓力已經成為這個“全宇宙最大汽車經銷商”的困境。龐大、廣匯都如此,那些中小經銷商的日子可想而知。
最近,即便表現較好汽車企業當中,也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吉利每天都要思考怎么活下去。”
針對目前這種市場情況,10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產銷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低增長恐怕是未來發展的常態。
不過,他認為,中國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替代量還很大,同時三四線和小城鎮需求量依然較大,因此汽車行業增長空間比較廣闊,但肯定不會像過去那樣高速。
汽車K線認為,在當前的大環境之下,將會有些虧損的難以為繼的企業,逐步被淘汰出市場,而所謂的造車新勢力,則可能在襁褓中,遭遇一次時間較長的嚴寒。而能夠度過這場嚴寒的,不論是傳統汽車企業,還是新進入的企業,都將是在技術研發領域持續投入、規模化和體系能力較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