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又迎來重要的頂層設計。
6月7日,工信部發布《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以下簡稱《工作計劃》)。
《行動計劃》指出,到2020年底,我國要初步建成適用于工業互聯網高可靠、廣覆蓋、大帶寬、可定制的企業外網絡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以及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同期發布的《工作計劃》則詳細列出了今年需完成的58項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目前業界較為關心的“工企上云”和推廣工業APP運用,及5G技術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等內容。
培育超30萬個工業APP
要讓工業互聯網平臺“活起來”,離不開運行在其上的工業APP的有效支持。
據此前工信部于今年5月發布的《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介紹,工業互聯網APP(即工業APP)是基于工業互聯網,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滿足特定需求的工業應用軟件,是工業技術軟件化的重要成果。實施工業APP培育工程,有利于發揮軟件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有利于將制造業企業內部原本分散、隱性的工業技術挖掘出來、傳播開來、傳承下去,破解國內工匠不足難題;有利于匯聚海量開發者、提升用戶粘性,打造資源富集、多方參與、合作共贏、協同演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生態;有利于更大程度激發“雙創”活力,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帶動形成新的增長極。
而此次發布的兩份文件均對工業互聯網APP著墨頗多。
《行動計劃》明確,要初步形成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在鼓勵支持各省(區、市)和有條件的行業協會建設本區域、本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上,分期分批遴選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平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驗測試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推動30萬家以上工業企業上云,培育超過30萬個工業APP。
《工作計劃》則發布了“組建工業APP產業聯盟”“依托平臺試驗測試體系形成一批工業APP”“引導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開發者社區,推動基礎共性、行業通用、企業專用工業APP創新”“對不少于10家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和典型工業企業的安全檢查評估,對不少于50個典型工業APP的安全檢測”等多項年度目標。
強調5G在工業互聯網中運用
除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以外,記者也發現,5G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運用,在兩個文件中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關鍵詞。
《行動計劃》提出,要建設一批基于5G、窄帶物聯網(NB-IoT)、軟件定義網絡(SDN)、網絡虛擬化(NFV)等新技術的測試床。
而《工作計劃》對于5G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運用則規劃得更為具體。《工作計劃》明確,要“加強工業互聯網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快5G、IPv6、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加快5G工業互聯網頻率使用規劃研究,制定5G系統中頻段頻率使用許可方案;提出5G毫米波部分頻段頻率使用規劃方案”等。
雖然目前5G技術還尚處于研發階段,但據專家介紹,一旦該技術投入運用,它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運用前景將非常大。
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5G技術的運用場景中有兩部分和工業互聯網關系密切,一是快速反應能力,二是物聯網技術,即在小范圍內接入多個終端的能力。目前,這些技術在一些5G技術和工業結合的實驗中已得到體現,例如自動控制、智能車庫等。他認為,未來隨著5G技術的不斷成熟,能發掘出的與工業互聯網有關的運用場景會越來越多。
記者也注意到,此前,我國對工業互聯網和5G技術的結合工作擬定過明確目標。2017年11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中就指出,在5G研究中開展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網絡技術試驗,協同推進5G在工業企業的應用部署。到2025年,面向工業互聯網接入的5G網絡、低功耗廣域網等基本實現普遍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