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豫金剛石發布公告稱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532,773,223.28元,同比增長58.9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0,945,985.08元,同比增長67.88%。受益于單晶金剛石需求回暖,部分產品價格穩中有升,豫金剛石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盈利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多項重點工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有序推進寶石級鉆石項目建設
加快項目建設是豫金剛石深耕超硬材料主業,優化業務結構,提質增效的有效手段。豫金剛石根據生產目標和經營計劃,以大力推進寶石級鉆石項目建設為契機,加強投資項目全過程管理,嚴格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募集資金已投入13.09億元,項目一期基礎建設完成,一期部分裝機已到位;二期項目部分車間主體建設已完工。預計投產后,豫金剛石的產品由工業用途延伸至輕奢消費品領域,下游應用空間將被打開,
2、以搬遷為契機,加速產業整合
充分利用各方優勢資源,加速企業技術革新,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及智能化改造,推動新材料產業的優化整合與快速、健康發展。豫金剛石以搬遷為契機,落戶鄭州市新材料產業園;2017年7月又入駐全國最大的金剛石制品基地柘城產業集聚區,現已形成鄭州、焦作、商丘、洛陽產業化基地。在超硬材料領域,已形成涵蓋石墨礦、原輔材料、人造金剛石、金剛石微粉等系列產品的產業鏈。
3、拓展寶石級鉆石市場,加強消費端布局
豫金剛石高度重視大單晶金剛石產品應用的拓展,在深耕傳統工業應用基礎上向新興工業和消費端拓展,充分挖掘大單晶金剛石產品價值,基于寶石級鉆石項目的穩步投產,積極探索"互聯網+鉆石珠寶開放平臺"經營模式,以自創、戰略合作及并購等途徑,通過引進設計團隊、品牌等方式,加速公司產品在消費市場領域的全面布局。2017年1月21日,華晶品牌——"慕蒂卡"珠寶體驗中心在鄭州高新企業加速器產業園開幕;隨后又與艾瑞爾珠寶(原大麗珠寶)合作,在鄭州鄭東新區成立品牌體驗店。同時為更好的推動品牌建設,豫金剛石于鄭州地標綠地中心雙子塔設立"品牌中心",建立新一代時尚輕奢珠寶品牌B&R,牽手深圳珠寶首席設計師協會杜半等,充分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助力培育鉆石產業發展布局。
4、加大研發與技術合作,挖掘產業新動能
豫金剛石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提升產品品質為核心,聚焦"金剛石基礎性能、功能性應用"的研究與技術積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合作。
a、2017年12月20日,豫金剛石與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取得合作并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通過共建"華晶金剛石激光應用工程中心",資源整合,形成技術、產品與渠道資源的優勢互補,拓展和提升金剛石材料在光學、半導體、新能源領域的應用。
b、豫金剛石先后與吉林大學、鄭州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等建立生產、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合作關系,并聘請多位行業專家擔任高級顧問,通過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c、截止2017年底,豫金剛石累計獲得授權專利312項,其中發明專利34項,2017年度新增授權專利50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豫金剛石參與制定的《超硬磨料粒度檢驗》和《超硬磨料沖擊韌性測定方法》兩項國家級標準于2017年5月1日開始實施。
5、強化目標與績效管理,提升公司管控能力
一直以來,豫金剛石不斷優化內部管控,通過召開定期和不定期會議、總經理辦公會等,深入推進以目標為導向的計劃控制、規劃運營、流程控制、管理創新、效能監察的績效管理,基于"事業部+行政管理與服務體系"的運營模式,對各事業部深入貫徹目標責任運營機制。公司先后組織制定和修訂了《效能監察制度》、《績效管理程序》和《資金預算實施細則》等文件,完善印章管理規定,強化業務成本控制、財務統籌等標準化管理。同時,通過邀請行業內專家進行專題講座,針對各級員工的實際需求,展開多角度、多維度的培訓,建立更為精準的組織管理與人才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完善投資項目內控體系和優化作業流程,推進技術升級改造與精益管理,在強化數控設備升級改造和改進提高工作流程的基礎上,加大生產系統技術管理團隊、品質管理隊伍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培訓力度,舉行系統技能比武大賽,激發員工動能。
6、強化黨組織建設,營造和諧企業文化
企業組織和文化建設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內容。豫金剛石把黨建有機地融合到公司各項管理和企業文化塑造中去,扎實開展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對企業發展的引領作用,繼續傳承華晶企業文化,推動公司持續健康協調發展。2017年6月,經公司黨總支研究并報上級黨工委批準同意,公司黨總支下設黨支部由原來的兩個黨支部調整增加為十個;通過組織召開學習十九大精神等多項專題黨課培訓,凝聚思想共識,弘揚勞模和工匠精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組織獻愛心公益捐款和員工競走等活動,將"一克拉忠誠大于無限"的信條融入到知識和技能培訓、素質拓展訓練等活動中,增強員工的團隊意識和團隊凝聚力。
推進新材料產業和培育鉆石的戰略布局
1、加大金剛石應用研究力度
新材料是新技術革命的基礎與先導,是為國民經濟各領域提供高效高精、節能環保材料與工具的新興行業,支撐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的進步,是"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發展產業。人造金剛石憑借優異的力學、熱學、光學、聲學、電學等性能,享有"材料之王"贊譽,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助力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全面推進"中國制造2025",為我國實現超硬材料及制品由大國向強國轉變提供了重大機遇。據《中國磨料磨具工業年鑒2017》統計,2016年人造金剛石產量136億克拉,較上年同期下降12.98%,主要是由于產業轉型升級,寶石級單晶和刀具用片狀單晶產量持續增加,金剛石單價有所增長,結構調整成效初步顯現。在超硬材料行業穩健發展中,超硬材料制品行業積極把握創新與質量兩條生命線,加快轉型升級,各企業獨特的產品優勢更加明顯,產品質量基礎更加穩固、行業分工進一步細化,超硬材料制品正進一步朝著精密加工領域發展。同時,由于創新驅動、消費升級,新材料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服務化轉型趨勢明顯,新材料整合重組步伐加快,超硬材料向復合、制品方向發展。
為貫徹落實《"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人造金剛石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材料,被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年6月,鄭州市人民政府印發的《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加快信息化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著力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業態。力爭到2020年,大力發展高品質金剛石、立方氮化硼、磨削工具、精密刀具等制品業,推進滎陽市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打造世界"金剛石之都",新材料產業產值力爭達到500億元。2017年10月16日、2018年1月19日,河南省及鄭州市人民政府分別印發《河南省新型材料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和《鄭州市新型材料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加快推進以鄭州市新材料產業園區為核心的超硬材料產業基地,依托華晶等企業,加快寶石級大單晶的產業化發展;依托華晶微鉆等企業,提升納米級微粉的產量規模,全面促進超硬材料向高速、高效和綠色化方向發展。人造金剛石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又作為河南省及鄭州市"新型材料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中的重點領域,必將迎來突破式的發展。
2018年,豫金剛石將加大金剛石功能性能應用領域的研究,重點推進金剛石在聲光電熱的研究和技術儲備。公司協同行業專家及戰略合作科研院所如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吉林大學、鄭州大學等,以技術創新和管理提升專注打造卓越產品品質,深挖新材料應用潛能,實現技術、人才、資源協同互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推進金剛石在新能源領域如超導薄膜、半導體及電容器等領域的產業化步伐,探索納米金剛石薄膜刀具的應用,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2、健全培育鉆石消費布局
培育鉆石的出現帶來了鉆石價值的重構,2015年全球的鉆石飾品銷售額790億美元,作為全球第二大鉆石消費國,我國鉆石飾品總零售額約118.5億美元,占全球鉆石總消費額的15%。根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統計,我國珠寶首飾行業銷售總額連續高速增長,到2020年,行業年銷售總額有望達8000億元,各個細分品類均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千禧一代"年輕消費群體崛起及消費觀念轉變,鉆石首飾消費文化逐漸成為珠寶首飾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被越來越多消費者所接受,鉆石飾品消費在中國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在消費升級的整體趨勢下,時尚消費亟待重新定義,消費者從"標榜自我"到"愉悅自我",由"炫耀自我"向"個性展示"轉變,時尚消費呈現個性化、多元化以及情感(如智慧、科技、綠色、環保等)等生活體驗式需求,個性化產品及智能化首飾等消費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同時,隨著國家分級標準推出、檢測技術跟進,以及貿易開放等層面為合成鉆石提供更為規范的平臺,珠寶業也在以更包容和理性的態度看待和接受合成鉆石,培育鉆石憑借其綠色、純凈、科技、高性價比,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2018年,豫金剛石將健全培育鉆石消費布局,積極把握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良好發展機遇,以培育鉆石為核心,精準定位,以加大品牌矩陣建設、產品設計研發、多渠道業務拓展等內生式經營模式為重點,提升消費者對培育鉆石的認知及公司品牌的認識度。在提升業務內生增長的同時,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平臺,通過收購重組、產業基金等多種投資方式加快產業布局,積極挖掘海內外具有一定規模及品牌影響力的時尚消費鉆石珠寶品牌、文化創意產業及設計和渠道資源,收購時尚產業消費中游,布局消費下游,挖掘渠道和標的價值。通過內生式積累和外延式發展深入融合和協同發展,全面布局培育鉆石消費領域,為消費者提供時尚培育鉆石消費和產品體驗,打造具有民族品牌烙印的高競爭力產品和時尚培育鉆石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