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鉆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晶體。在傳統鉆石制造商營銷廣告烘托下,價錢昂貴的鉆石成了浪漫的定情之物,象征愛情的堅貞。物以稀為貴,雖然天然鉆石產量并比不紅藍寶石稀少,但是由于大公司的壟斷以及市場宣傳策略,使得鉆石一直處于稀缺狀態;人工鉆石尚未大規模生產投入市場,天然首飾用鉆石的稀少性未收到沖擊。作為一塊石頭來說,鉆石無疑是最成功的營銷案例之一,因為它被附加在內的文化放大了人類對其的需求,所以它被需求了,最后有了價值。
近日新加坡LLA科技公司宣布了一項成果,他們可以像栽種花草一樣,在實驗室里“種植”出比起天然鉆石毫不遜色的人造鉆石。這些人造鉆石的純度之高,在自然界都十分罕見,大約只占鉆石總儲量的1%至2%。更重要的是,這種人造鉆石的價格,比起同等成色的天然鉆石便宜40%左右。人造鉆石品質并不低,實驗室培育鉆石聽起來神秘莫測,但它實際上就是將純碳放在實驗室里,然后把自然界幾千年發生的變化縮短到兩三個月而已。工作人員會在培養倉中模擬天然鉆石在地殼下形成時的苛刻條件,將氫離子做成的“鉆石種子”放進甲烷“養料”中。碳原子會逐漸附著在“鉆石種子”上,成長為更大的鉆石晶體。整個過程大約只需要短短的10到12周。
該公司市場總監凱莉古德表示:“它們和天然鉆石的成分一模一樣,都是貨真價實的鉆石,我們只是把大自然中的天然反應搬進了實驗室里。除此之外古德還表示,在價格方面,人造鉆石比相同克拉數和質量等級(包括顏色、清晰度、切割完整程度等)的天然鉆石要便宜大約40%。紐約國際寶石學研究所的執行主任大衛?溫斯坦也解釋說,人工鉆石和開采鉆石的唯一區別是它的起源,這兩者只有在高性能顯微鏡下才能區分。目前,為了方便大眾將鉆石和人造鉆石區分出來, 所有的人造鉆石都被要求用激光刻印。實驗室培育鉆石的技術不僅成本低廉,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具有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先天優勢。在最近幾年間,人造鉆石在品質和成本上達到了可以批量商業化生產的水準。
讓傳統的天然鉆石商感到憂心忡忡的是,年輕的“千禧一代”(出生在1980-2000年間的人)對價格更便宜且綠色環保的人造鉆石十分鐘愛。凱莉古德表示:“現在我們的消費者是千禧一代,訂婚的人會選擇購買人造鉆石。環保也是他們喜歡的因素。人造鉆石生長在溫室里,無需開采破壞地表,碳排放更少。”
純種鉆石公司(Pure Grown Diamond)的CEO莉莎?比斯塞爾也認為:“人造鉆石才是未來的趨勢,它們是革命性的產物,因為它們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據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目前,人造鉆石市場約占全球粗鉆石市場的1%。雖然目前它的市場很小,但預計到2020年,人造鉆石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增長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