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嘉能可(GlencorePLC,0805.HK,GLNCY)首席執行長IvanGlasenberg說,通過執行一項既有魄力又有風險的策略,嘉能可大有斬獲,這項策略就是利用嘉能可在鋅...
嘉能可(Glencore PLC, 0805.HK, GLNCY)首席執行長Ivan Glasenberg說,通過執行一項既有魄力又有風險的策略,嘉能可大有斬獲,這項策略就是利用嘉能可在鋅市場中的主導地位,通過減產造成供應短缺,進而推動鋅價大漲。這家總部在瑞士的礦產商和大宗商品貿易商在2015年10月的一天宣布關停相當于全球4%的鋅產能,導致當日鋅價飆升7%。在這之后,隨著需求超過供應,鋅價攀升70%,在這輪全球大宗商品上漲行情中的漲幅超過了銅(15%)和鋁(20%)。
Glasenberg對嘉能可依靠減產影響市場價格毫不掩飾,這和其他礦企的高管完全不同。通常,如果一家礦企的市場影響力太大,難免會遭到外界非議,所以管理人士對這類問題總是避而不談的。
但Glasenberg卻在上個月的業績電話會上坦言,當嘉能可決定削減鋅產量的時候,正是考慮到減掉的產量能給剩下的產量帶來什么好處,結果也正是對鋅價非常有利。
雖然鋅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國需求的影響,但分析人士表示,鋅價漲幅比其他大宗商品更高這一事實凸顯了一家公司能夠對市場產生多大的影響力,這種情形在大宗商品市場是很少見的。像力拓(Rio Tinto PLC)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這樣的礦業公司都反對為了提高價格而減產。力拓和必和必拓在鐵礦石市場占有很大份額。

分析人士也持相同看法。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金屬分析師Vivienne Lloyd說,鋅價反彈受到嘉能可減產的驅動。
嘉能可表示,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結合了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務和一個經驗豐富的大宗商品交易部門。
根據麥格理的數據,作為全球最大的鋅礦業公司,嘉能可的鋅產量占到全球鋅產量的8%,位居Teck Resources Ltd. (TCK)和Vedanta Resources PLC之上,Teck Resources和Vedanta Resources的鋅產量分別占全球鋅產量的6%和4%。根據Wood Mackenzie和其他分析師的數據,剔除中國國內產量,嘉能可還控制著全球鋅金屬及煉鋅原材料交易的半壁江山,與其2011年公開披露的水平大致相同。
鋅價上漲可能導致汽車和建筑用鋼價格上揚。在監管寬松的全球鋅市場,除了一些國家針對并購交易實施的反壟斷規則外,幾乎沒什么規則適用于管理一家公司的市場份額。
由于擔心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搶占,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商和礦產商通常不愿意減產。像必和必拓和力拓這樣的礦企自稱更專注于鐵礦石生產成本的最小化,而不是通過控制產量來推高價格。
但嘉能可有所不同。
鋅交易員經常把嘉能可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簡稱:歐佩克)作比較。正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歐佩克,嘉能可也控制著邊際供應,意味著僅憑自己的增產或減產就能造成整個市場的供應過剩或短缺。
麥格理分析師預計,目前鋅市場每年有50萬噸的供應缺口,與嘉能可2015年的減產幅度相當。
嘉能可有很多辦法彌補減產帶來的收入流失。該公司稱,無論大宗商品價格怎么動,其貿易部門都能獲利,從而彌補大宗商品價格疲軟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