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網友:最近,部分地市上調了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社保繳費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上調,是否加重企業的成本壓力?繳費基數如何確定?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企業和職工?記者: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
網友:最近,部分地市上調了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社保繳費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上調,是否加重企業的成本壓力?繳費基數如何確定?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企業和職工?記者: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介紹,社會保險法規定,用人單位繳納社保費的基數是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職工繳費的基數是自己的工資,在實際操作中,本人工資一般是指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不過,當本人月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月平均工資60%的,則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費;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繳費,超過部分不記入繳費工資基數,也不記入計發養老金的基數。
這意味著,大多數職工是按本人工資作為基數繳納社會保險費,只有少數收入偏低的職工和少數收入偏高的職工,繳費基數不是本人工資。假設某地社會平均工資為3000元,60%為1800元,300%為9000元。那么當地工資在1800元以下的職工和工資在9000元以上的職工,繳費不是以本人工資為基數。此前的測算表明,社會平均工資的60%,是一個地方大多數勞動者能夠達到的。特別是近年來“招工難”現象出現,各地工資水平較低的農民工等群體,其工資增速反而保持了較快的水平。因此,多數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員工,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繳納社保的。
不過,對于少數低工資且工資上漲慢的小企業員工,繳費基數上調的影響的確存在。鄭州的一家企業算了算賬,2015年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達到1600元,同時社保繳費基數下限達到2464元。該企業內一位拿最低工資水平的員工,按規定個人需繳納大約380元的五險一金費用,與其本人工資相比,占比較高。企業職工的感覺是“本人工資沒怎么漲,但繳費漲得多”。
為什么工資偏低的職工要按高于本人工資的基數繳費,工資偏高的要按低于本人工資的基數繳費?據介紹,這主要是統籌考慮了參保者退休后的待遇。社會保險本身有調節收入差距、促進公平的功能,養老待遇不宜差別過大。在規定了繳費下限和上限后,參保者在達到退休年齡后,如果其繳費工資長期低于職工平均工資的,則其養老金水平仍然較低,但其個人實際替代率(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本人退休前工資收入的比率)將高于整個制度的目標替代率;如果其繳費工資長期高于職工平均工資,其養老金絕對水平高一些,但其個人實際替代率會低于目標替代率。
去年以來,我國連續下調社保費率,使企業能夠輕裝上陣。有專家認為,今后應使繳費所參考的平均工資更好地反映全體就業人員收入的實際情況,使其更接近真實的繳費能力。
相關閱讀:社保公積金調整 7月職工到手工資增加
隨著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等指標的調整,7月份社保費、公積金的繳費(存)基數上下限都有了調整,到手的工資又有了新的變化。
記者對此算了一筆賬,通過計算發現,繳費基數的變化將對高收入人群產生較大影響。公積金最高繳存比例從20%下調到12%,更是讓到手工資大幅增加。
背景:“五險”繳費基數由上下限內報稅工資決定
根據現行政策,五個社會保險險種中,個人需要繳費的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在上下限范圍內,用人單位按照職工本人上年度申報個稅的工資薪金的月平均數,申報職工的繳費基數。
上下限范圍是怎么一回事?每個險種都不一樣。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上限為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下限為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加權平均值的60%。醫保的繳費基數上下限為廣州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和60%。失業保險的繳費基數上限為廣州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下限為廣州本市當年最低工資標準。
根據統計部門公布的數字,廣東省2015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525元,廣州市2015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764元。
調整:“五險一金”繳費基數上下限有較大變化
根據廣州市地稅局發布的《2016年度社保費各險種繳費基數對照表》、對比上年度的相關數據可知,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廣州市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限從14958元調高到16575元,下限保持為2408元(暫定,有待省文件確定)。職工醫保繳費基數上限從18561元上調到20292元,下限為從3712元調高到4058元。失業保險繳費基數上限為從18561元上調到20292元,下限保持為1895元(最低工資沒有調整)。
而根據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公積金的繳存基數上限、繳存比例也有了變化。7月后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從30935元上調到33820元,下限保持為1895元。繳存比例上限則從20%降至12%。根據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規定,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從月平均工資的5倍降低到3倍,不過,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7月1日發布的通知并沒有作硬性規定。只是規定,經濟效益好的繳存單位,職工月平均工資高于20292元的,暫可據實申報職工的繳存基數,但最高不得超過5倍,即33820元。
繳費基數上下限調整 主要影響較高收入者
記者計算發現,繳費(存)基數上下限的調整對收入較高人群的稅后到手工資影響較大,而公積金最高繳存比例從20%下調到12%更是讓到手工資大幅增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社保的個人繳費大致都會進入個人賬戶,而公積金的個人繳存金額也是在自己的賬戶之下,繳費金額的改變相當于是左右口袋的騰挪。
注:下面的計算中,為簡單處理,以上例子均忽略重大疾病醫療補助和補充醫療保險的繳費。失業保險費率調整時間為今年3月,例子中“調整前后”是分別指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的情況。
高收入者調整后情況范例:
例子1:假設工資19000元,公積金繳存比例12%
調整前,五險一金的個人繳費=14958×8%+18561×2%+18561×0.5%+18561×12%=3820.665元,個稅約為1914.83元,稅后到手工資約13264.50元。
調整后,調整后 五險一金個人繳費=16575×8%+19000×2%+19000×0.2%+19000×12%=4024元,個稅為1864元,稅后到手工資為13112元。
也就是說,調整后到手工資比調整前減少了約152.5元。
例子2:假設工資19000元,公積金繳存比例20%
調整前,五險一金個人繳費=14958×8%+18561×2%+18561×0.5%+18561×20%=5372.865元,由于公積金超過12%的繳存部分需要納稅,所以,上述繳費免稅部分為3820.665元。個稅約為1914.83元,稅后到手工資約11712.30元。
調整后,五險一金個人繳費=16575×8%+19000×2%+19000×0.2%+19000×12%=4024元,個稅為1864元,稅后到手工資為13112元。
調整后到手工資比調整前增加了近1399.7元。
低收入者調整后情況范例:
例子3:假設工資2408元,公積金繳存比例12%
調整前,五險一金個人繳費=2408×8%+3712×2%+3712×0.5%+2408×12%=563.264元,由于低于費用扣除額3500元,應繳個稅為0。稅后到手工資為1844.736元。
調整后,五險一金個人繳費=2408×8%+4058×2%+4058×0.2%+2408×12%=570.876元,個稅為0。稅后到手工資為1837.124元。
調整后到手工資比調整前減少了7.612元。
例子4:假設工資2408元,公積金繳存比例20%
調整前,五險一金個人繳費=2408×8%+3712×2%+3712×0.5%+2408×20%=767.04元。個稅為0。稅后到手工資為1640.96元。
調整后,五險一金個人繳費=2408×8%+4058×2%+4058×0.2%+2408×12%=570.876元,個稅為0。稅后到手工資為1837.124元。
調整后,這個人的到手工資比調整前增加了196.1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