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石材產品的結構 ,多年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出口和樓堂館所的建設上 ,加工體系以大、中型機械設備為主,產品以 2cm厚的大板和條板為主。這無形中造成產品價格偏高、市場單一。以工程裝飾為主的傳統石材市場年需約 1.2億m2,以民居為主的家裝石材市場保守的沽計年需約1.4 億m2 。這么誘人的市場為什么不大舉進入呢 ?主要原因有: 板材過于厚重、不易安裝,而且擠占建筑空間;價格偏高且石材市場分布在城市的郊區,不易采購運輸。
1、調整思路。石材企業應在這次經濟危機中調整生產和營銷思路 ,努力克服上述的不足之處,向瓷磚業學習,生產適合家庭裝飾用的小而薄的石材,做 “草根生意“ 。如果把小型的小板生產線建在礦山附近,由農民生產經營。石材企業做為龍頭進行質量控制和產品營銷。這將能大大圈氏生產成本,使產品在家裝市場中具有競爭力。從而開拓了安居工程、災后重建、三農建設等方面的家裝市場。同時也提高了當地的就業率。
2、這種生產經營模式利好較多。(1)礦山減排增效 :利用礦山的廢料 (有色線色斑的料,0.2m3左右的粉 )加工小板。可為礦山減少排渣 30%左右 ,提高資源利用率 30%左右。
(2)節約運費 加工廠建在礦山,可節省一大筆荒料運輸費,僅此一項即可降低成本25元/m2,左右 (對品質較好的石材而言) 。
(3) 料低價:利用廢料價格低的優勢 (有的礦山裝滿一大車才 200元 ,約2m3)。(4)設備節能、增效、減排:利用小料,擬加工1200mm 長、400mm寬、10mm厚的條板,使用小直徑的薄鋸片,鋸口小于 5mm,據口小 ,鋸切陰力就小 ,可節電、節水、節原料、減少排污 ,1m3料可加工出 60m2板,大幅度增效。(5)投資小: 小型設備價格較低。對廠房結構要求不高,又可節省基建費用。(6) 用工成本低:農村的工資水平比城市低 而且農民還可就近照顧家庭。(7) 營銷環節的降耗增效: 借鑒瓷磚的包裝和營銷模式,創立品牌 ,批量的進入建材超市和家裝市場。
上述利好可將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 ,廠家和商家都有可觀的利潤,普通百姓也能接受。
3、積極行動。實施這個調整思路,受益方有:(1) 石材機械制造廠商。新型的小板加工生產線,需要專用的荒料整形機,將荒料整形為矩形料坯,專用的多鋸片鋸切機 ,小型連續磨機,專用的裁板機和倒角磨邊機。(2)石材礦山。礦山企業最盼望的就是多出料、少排渣。此調整思路為礦山解決了這個難題。并不是所有礦山都能入選 ,而是石質好的荒料才能加工薄板。(3)石材工廠。荒料高昂的價格和運費 ,上漲的工資和福利更使加工成本增加。出口與工程市場的萎縮 ,使得2cm厚的板材產大于需。本調整思路正可解決這些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