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國家發改委罕見連發三文,闡述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就工業生產,這一國民經濟構成中的第一大經濟部門來看,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連續3個月小幅回升后再度出現回落,引發各界廣泛關注。...
日前,國家發改委罕見連發三文,闡述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就工業生產,這一國民經濟構成中的第一大經濟部門來看,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連續3個月小幅回升后再度出現回落,引發各界廣泛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撰寫的最新智庫報告《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集中分析了中國工業經濟上半年的運行狀況,總體走勢上呈現“緩中趨穩”的特點。從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 --投資、消費和出口來看,消費需求相對比較平穩,這有賴于電子商務和股票交易市場的繁榮。報告主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運行室主任原磊認為,當前工業增速的下滑,從三大需求上看是三種需求共同下降,投資、消費、出口全面下降。消費需求相對比較平穩,成為穩定中國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淘寶、京東等互聯網平臺與物流行業的發展,商品得以在全國范圍進行更為有效的配置,擴大了商品的需求和供給范圍,使得產業鏈終端、接近消費者的商品產能得以有效利用。另外,股票交易的繁榮,帶動了全國閑散資金的流動;而股票價格持續12個月的上漲,使得消費的財富效應顯現,各地區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升。
對于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走勢,報告認為,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正處于從“舊常態”向“新常態”過渡的時期,因此不能簡單以過去的增長情況來推算未來增速,而是應當綜合考慮國家的政策目標、工業經濟系統的內在平衡、國內外發展條件變化等各種因素,合理預測工業經濟增長速度,可以適當調低工業經濟增速目標,將2015年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目標設定為6%—7%,從而為“轉方式、調結構”預留出足夠的政策空間。從實際工業經濟增速預測來看,由于2015年是“三期疊加”影響的集中體現期,因此實際工業經濟增速也可能會在低于潛在產出增長率的水平下運行,全年實際增長大概為6.5%。
此外,報告還分析了工業運行中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包括產能過剩、工業品價格持續下行的問題,企業融資難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資金面比較緊張。對此,報告提出了四方面建議;一個是從需求上做文章,拓寬投資領域,釋放需求潛力;二是出臺援助政策,緩解企業困難;三是深化體制改革,引導轉型升級。資本運行向技術運行的產業轉移,這種要更多依靠企業內生的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是長期的過程,不是短期能做到的。四是促進融合發展,優化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