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重要領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將對全球制造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并改變全球制造業的發展格局,特別是新一代...
當前,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重要領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將對全球制造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并改變全球制造業的發展格局,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互聯網、智能制造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對制造業產生巨大沖擊,將促進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的深刻變革。在此背景下,我國大力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把《中國制造2025》計劃作為推動經濟轉型的關鍵。河南是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大省,抓緊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河南制造由大變強,對于提升河南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打造河南經濟升級版意義重大。緊緊把握河南制造業發展的黃金10年
隨著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以及“互聯網+”的深度應用和跨界融合,未來10年既是河南制造業發展的機遇期,也是河南制造業提質增效的黃金時期。
河南制造業進入黃金10年戰略機遇期。目前河南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向工業化后期加速推進和以發展促轉型、以轉型促發展的關鍵階段,推動河南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轉變,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轉變,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是新一輪產業科技革命、智能制造技術、“互聯網+”創新制造業發展新路徑。隨著工業4.0、智能制造技術發展,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領制造方式變革,以及“互聯網+”對產業的深度滲透形成的新產業,掀起跨界競爭,沖擊甚至顛覆傳統制造業的行業地位。這為河南借助“互聯網+”大力培育制造業業態,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擺脫傳統路徑依賴提供了新路徑。二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拓展制造業發展新空間。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進入實施階段,將極大地提升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地位,河南作為內陸重要的戰略腹地和路橋通道的核心區域,通過強化與沿線國家的產業、技術和市場合作,將極大拓展河南制造業發展空間。三是我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計劃和創新創業戰略構建制造業發展新環境。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和《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等文件,提出培育打造創業創新和改造升級傳統“雙引擎”,構筑了推進產業升級和創新創業的系統性、普惠性政策體系,為河南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營造了良好發展環境。
河南制造業有能力抓住黃金10年。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努力,河南制造業已經取得了輝煌成就,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制造業體系,從軌道交通、智能電氣、風電等高端裝備,到汽車、手機、冰箱,再到女褲、火腿腸、速凍水餃等日常消費品,許多行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為河南制造轉型升級奠定了重要支撐。一是基礎雄厚。目前,河南省綜合經濟實力穩居全國第五、中部第一,其中制造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巨大。2014年,全省制造業增加值達到15096億元,同比增長10%,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2.6%。二是創新能力較強。目前“河南制造”技術創新不斷增強,在輸變電設備、大型礦山設備、大型農機、軸承、軌道交通部件等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許多高科技產品進入航空航天、航海、能源、大型基礎設施等重點工程領域。三是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3D打印、工業機器人、云計算、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改變了河南傳統制造業贏利模式。如中信重工利用物聯網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設備、人員聯系在一起,“核心制造+成套服務”的模式形成了中信重工在產業鏈當中新的增值點。
但也應看到,河南多數制造業規模雖大,但產業檔次仍然不高,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以低成本換取規模的擴張,還處在產業鏈中低端,一些企業仍然使用相對落后的生產設備,缺少數字化、智能化的高端技術支撐。因此,河南需要緊緊抓住制造業發展黃金機遇期,強化互聯網思維,實施創新驅動,加快制定《河南制造2025》行動計劃,提升河南制造業發展水平,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轉變。
突出重點,盡快在優勢領域取得新突破
根據新形勢下國內外制造業發展趨勢,按照“產業共生、協同創新、智能制造、品牌升級、服務增值”發展思路,重點應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促進河南制造業的轉型提升。
提升制造業集群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圍繞河南先進制造業大省建設,大力發展高成長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向產業中高端、定制化規模生產轉型,邁向先進制造業。一是打造一批“百千萬”億級制造業集群。重點在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汽車、服裝服飾等領域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萬億級產業集群。圍繞數字制造和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等前沿領域,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在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形成一批超千億級產業集群。圍繞物聯網、3D打印、大數據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超百億級產業集群。二是實施“智能工廠”建設工程。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依托物聯網或工業互聯網,將工業化產品、工廠機器設備,通過無線寬帶和移動網絡聯系在一起,提升制造業信息化水平。三是實施發展載體升級工程。河南位于“一帶一路”互通互聯的交會地帶,也是新絲綢之路橫軸、京廣縱軸的交會地帶,這兩個帶狀區域也是河南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等先進制造業布局最為集中區域,可以作為引領全省制造業升級的先導區,率先實現產業提升。
把創新驅動作為制造業升級的動力之源。通過“政、產、學、研、金”等多部門協同創新,建設公共創新平臺,支持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開發標志性重大產品,重塑河南制造業的競爭優勢。一是推動技術創新。目前,河南制造業的當務之急,在一些具有技術優勢的領域,如超特高壓電氣、煤礦裝備、中高檔客車等產業,通過原始創新、材料創新、集成創新,保持持續的領先能力;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領域,如肉制品、面制品、服裝等產業,逐步改變過去依靠低成本的競爭戰略,通過品牌和營銷創新,推動產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化;在鋰電池、超硬材料、多晶硅、生物疫苗等一些新興產業領域,緊跟國內外前沿技術,加大研發投入,形成新優勢。二是推動服務和品牌創新。河南汽車、服裝、食品、冶金等產業多數仍是中間的制造環節規模大,而兩端能力較弱,一方面是大多數企業長期重生產而輕服務,另一方面也是河南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不發達所造成的。因此,加快向價值鏈前后兩端延伸,注重品牌建設,這是河南制造業實現由大向強的必然路徑。三是推動管理和流程創新。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深度應用,互聯網企業可以通過虛擬網絡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將研發、設計、采購、生產、銷售、物流和售后服務高效連接,徹底改變或顛覆了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傳統產業也好,新興產業也罷,未來制造業的競爭越來越取決于行業龍頭企業對整個產業鏈的掌控能力。
積極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一是扶持行業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兼并重組,加快行業整合;鼓勵龍頭企業以“精干主體、分離輔助、擴張重組、產業(產品)升級、技術擴散”為重點,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扶持龍頭企業改制上市或到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等掛牌交易,依托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培育精益型小巨人企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等領域,選擇一批不同行業的“專精特”中小企業予以重點培育,使其成為“小巨人”。三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企業。緊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支持龍頭企業或中小企業抱團開拓國外市場,培育國際知名品牌,打造國際型企業。鼓勵企業赴海外參加專業性會展,設立境外營銷網點,開展國際商標注冊和國際品牌并購。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向境外拓展,做大做強E貿易,將河南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四是加快省屬控股、參股制造業企業改革,組建行業集團,提升國有經濟在制造業領域的競爭力。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河南制造業升級發展
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河南制造業轉型升級,打造河南經濟升級版核心,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著力推動河南制造業轉型升級。
一是加快技術創新。河南是制造業大省而不是制造業強省,究其原因就是創新水平和產業化能力不足。針對創新驅動發展的突出問題,河南應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圍繞制造業重大共性需求和基礎性研究,采取政府與社會合作、政產學研用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新機制新模式,形成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制造業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和建立產業創新聯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二是推動綠色、智能制造發展。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和應用,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積極發展綠色園區,推進產業集聚區產業耦合,實現近零排放。同時,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制造、經營、銷售等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
三是加快向服務型制造延伸。針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河南應以商務中心區、特色商業區、文化創意和軟件園區、電子商務園區等為主要載體,著力引導商務、金融、研發、創意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促進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創新發展,形成一批服務型制造業企業,鼓勵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推動企業從主要提供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助推“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轉變。(作者系省發改委產業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