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紫云石材工業園位于紫云自治縣貓營鎮,優質的大理石礦產資源成為吸引大量石材加工企業入駐園區的重要因素之一。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紫云縣委、縣政府提出“以石為主,與時俱進,多元...
紫云石材工業園位于紫云自治縣貓營鎮,優質的大理石礦產資源成為吸引大量石材加工企業入駐園區的重要因素之一。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紫云縣委、縣政府提出“以石為主,與時俱進,多元并舉”的發展思路,在遵循這一思路的同時,守好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不斷探索前行。建設:筑巢引鳳
貓營河水潺潺流淌,園區道路平直寬闊,樹木草坪綠意盎然,廠房建設整齊劃一……,走進紫云石材工業園,“敞、暢、靚”是最直接的感受。
“敞”,寬24米的貓營工業大道貫穿整個園區,大道右側是正在建設的1000套公租房,緊挨著的是10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行進不遠,小微石材園映入眼簾,沿線可以看到正在平整土地的大型企業的廠房。“整個園區規劃占地面積12.02平方公里,有紫云玉騰石業有限公司、貴州六和石材有限公司、紫云鴻基石材基地投資公司、貴州梓峰金石礦業等大型石材企業,以及占地100多畝的小微石材園等。”園區黨政辦副主任胡清鴻介紹說,“標準化廠房及公租房正在進行主體建設。”
“暢”,以8.3公里長的工業大道為主軸,濱河路、紫荊路、龍井路等支干道因需而建,園區路網基本形成。“目前,工業大道已完成路基工程,部分路段鋪設了瀝青,濱河路基礎及路面工程已完工,紫金路正在加快建設中。”胡清鴻說。
“靚”,走在園區,沒有蜘蛛網般的電纜,也沒有橫流的污水,看見的是養眼的青山、田疇,聽見的是貓營河潺潺的流水聲。對于園區的規劃建設,胡清鴻很是自豪,“我們在園區路網建設中,將供水、強弱電、排污、排水等管網鋪設入地,在道路兩旁安裝了路燈,栽種了行道樹,在空地上鋪種了草坪,為今后打造一個花園式園區奠定基礎,讓企業在園區駐得舒適愜意。”
“致力于提高基礎設施條件,改善招商引資環境,園區自建設以來完成總投資近5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投資近22億元,產業項目完成投資36億元。”紫云自治縣縣委常委、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黃和祥告訴記者,目前,園區基本實現供水、排水、供電、道路、通訊、網絡及有線電視“七通一平”。
融資:窮則思變
筑好巢才能引來金鳳凰。然而,“筑巢”需要大量的資金,面對58億元這么一個龐大的數字,如何融資?“窮則思變”是園區給出的答案。
“2012年1月組建紫云自治縣產業園區投資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投資融資平臺。2014年11月,將該公司更名為紫云自治縣產業園區經營投資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并變更其經營范圍,變更后的公司作為紫云工業園區的經營性實體公司以及園區投融資平臺。”黃和祥認真回顧著這個歷程。
組建好公司,就要讓其真正營運起來。
“首先是以項目建設、土地抵押等方式向銀行申請貸款和社會融資。其次,充分發揮經營公司的平臺作用,通過特許經營權轉讓,獲得貓營鎮大石板、平寨轎頂山兩礦山開采權,采用反BT模式,以這兩座礦山作為投資的資本(股權)與園區內石材開采加工企業共同合作開發建設。同時,加強土地儲備運作,壯大公司資產。截至目前,通過公司資金收儲土地3000余畝,用收儲的土地作為公司資產進一步進行開發和融資,除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外,預計收儲的土地折合資產2億元以上。”因為缺乏資金,就得想方設法找資金,謀出路。
從2014年開始,公司采取資本運作方式,參與項目建設,平臺作用發揮到極致。
2014年11月,以土地作為合作條件與安順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園區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項目,共同建設,共同招商引資企業入駐,共同收益;
2014年6月以來,與紫云自治縣交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設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互補共贏發展;
2015年1月,與貴州黔中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建設園區1000套公租房項目,項目建成后,2萬平方米商業用房出售、出租資金可作為雙方的共同收益,利益分配按照出資比例進行分成;
2015年1月,擬與山西國基公司合作開發建設園區商品混凝土拌合站,園區經營公司以土地、砂石礦山作為出資資本,對方以貨幣出資,項目建成后,園區經營公司以每立方砂石、每立方混凝土分別提取2元、4元的成本費,對方經營4年后,項目所有資產移交給園區經營公司,由園區經營公司自行經營,每年可盈利1500萬元;
“今年園區經營公司還計劃投資飲用水水廠生產建設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水樣的檢測,水樣檢測符合相關要求,達到國家二類水標準,目前正在辦理相關審批手續,項目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收入約1000萬元。”黃和祥欣喜地說。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園區就這樣一步步壯大起來。
招引:招好選優
融來了資金,建好了園區,如何引來金鳳凰?“只有發揮親情、友情、真情,主動上門宣傳,主動邀請考察,主動研究服務,客商才會被我們的真情感染、誠意感動、熱情感召,來投資興業。”園區黨政辦主任粟莉說。
年產120萬平方米大理石板材的紫云玉騰石業有限公司入駐園區,除了看中貓營豐富的石材資源,還被真誠和熱情所打動。在紫云縣委、縣政府和園區的鼎力支持和貼心服務下,項目建設曾創造了業內紀錄,一期工程從建設到試投產只用了10個月的時間。
提到園區服務,廠長陳玉保一個勁的說好:“不管是生產還是生活遇到難題找園區就對了。”為了方便玉騰職工就近居住,園區特地在公司附近建了100套公租房作為玉騰職工宿舍;為了方便運輸,園區將原本與玉騰連接的爛泥路進行了硬化,讓企業安心生產,無后顧之憂。
將服務進行到底,園區將完善項目后期跟蹤服務作為促進項目落地的重要著力點,以此讓項目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2014年共計簽約項目37個,簽約資金46.42億元。今年以來,共引進企業3戶,鴻偉農機、金博石英、貴安碳酸鈣,涉及投資2.75億元。”
在園區黨政辦公室,一張普通的電熱鐵爐子卻是粟莉口中的“億元桌”。“就在這張桌子上,我們簽了好幾個億元級企業。”不搞過場,不拖沓,講速度,講誠信,談好就簽約的辦事效率得到了企業的好口碑。
憑著好口碑,入駐企業越來越多。需要800平米生產廠房的一家瓷粉加工廠想進入園區發展,5月19日到園區考察調研,5月23日簽約,24日選廠房入駐園區。“聽其他企業說園區環境好,服務好,辦事效率高,還有政策支持,我也想入駐發展壯大。”企業負責人劉紅春說。
“馬上就辦、辦就辦好”,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園區一視同仁,用“一站式、保姆式、代辦式”服務,讓企業享受星級待遇。
目前,園區共有企業33戶,其中生產企業24戶,在建企業9戶,生產企業中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3戶、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9戶。201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04億元,完成稅收0.61億元。
“雖然園區需要發展,但是并非所有企業我們都招引,而是嚴格按照國家環保要求把好關,招好選優,控制污染性企業進入園區。”黃和祥說。“取消GDP考核,不等于不發展工業,而是對我們發展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工業園區,我們不僅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對于園區下一步的發展,黃和祥心中早有計劃:建設休閑觀光花園式園區。“在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的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園區公共基礎設施,加大綠化亮化的投入,引進賓館酒店進入園區建設,依托園區內的貓營河開發休閑度假游,讓園區成為貓營、紫云乃至安順的休閑觀光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