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資料圖:特殊造型零件的細微調整或制造如果使用數控機床要重新編程十分不便,有的甚至只能用手工打磨拋光,這就需要經驗十分豐富的“大國工匠”,這些高級技工對我國工...

5月2日,央視系列節目《大國工匠》推出第四集介紹了中國商飛大飛機制造首席鉗工胡雙錢,稱贊他為航空“手藝人”。他在35年里加工過數十萬個飛機零件,令人稱道的是,在這里面沒有出現過一個次品。
C919的首架飛機正在為早日首飛作準備,在這架有著數百萬個零件的大飛機上,有80%是我國第一次設計生產,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鉗工胡雙錢正在打磨大飛機上的一個精密零件,在這間現代化數控車床的廠房里,所有工作都由手工來完成的胡雙錢,像一個有些過時的老古董,他的抽屜里裝滿了和他同一個年代的老式工具。在這個3000平米的廠房里,胡雙錢和他的鉗工班組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但是打磨、鉆孔、拋光,對重要零件的細微調整,這些大飛機需要的精細活都只能手工完成。胡雙錢說:“有種是角度很小的,直角的零件,它刀子伸不進去,還要靠手工來修銼什么的。就說有一個零件,你如果說很急,數控機床做的話要編程,但是靠我們機加工來做,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就把這個零件給做出來了。”
航空工業要的就是精細活,大飛機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達到十分之一毫米級,對此胡雙錢這么描述:“相當于人的頭發絲的三分之一,這個概念的公差。”胡雙錢已經在這個車間里工作了35年,經他手完成的零件,沒有出過一個次品。在中國民用航空生產一線,很少有人能比老胡更有發言權。
1980年,從小就喜歡飛機的胡雙錢剛剛進廠,就見證了中國人在民用航空領域的第一次嘗試——運-10首飛,他說:“一下子騰空上去啊,那個試飛情景,一直在我現在的腦海里,一直記憶猶新。”
然而喜悅還沒有散去,運-10因為多種原因最終下馬。原本聚集了中國航空制造精英的上海飛機制造廠突然冷了下來。當時,廠門口停滿了上海各種工業技術企業招聘員工的專車,私營企業的老板甚至為他開出了三倍工資的高薪,但是胡雙錢拒絕了。
2006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終于立項,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再次被點燃。大飛機的制造讓胡雙錢又忙了起來,不僅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了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胡雙錢回憶:“一個零件要100多萬,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于人頭發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致編程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部件,在當時卻只能依靠老胡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銑鉆床,連圖紙都沒有。打完這36個孔,胡雙錢用了一個多小時。當這場金屬雕花結束之后,零件一次性通過檢驗,送去安裝。
胡雙錢的同事鉗工曹俊杰表示:“有難件、特急件,總會想到老胡,半夜三更把他叫進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相反的話他就是家里面肯定照顧的少一點。”
現在,胡雙錢一周有天六要泡在車間里,這張僅有的全家福還是2006年照的。一年多前,老胡一家從住了十幾年的30平米老房子搬了出來,貸款買了上海寶山區的70平米新家。作為一個一線工人,老胡沒有給家里掙來更多的錢,卻帶回了有一摞摞的獎狀證書。
胡雙錢的妻子李菊蘭說:“01年得的是第一個獎,大獎這是第一個。”記者看到,這是質量優秀員工。
李菊蘭還向記者展示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表示她把這個保護的挺好的,不擺外面就自己欣賞一下吧。
今年,國產C919大飛機將迎來立項后的第九個年頭,胡雙錢也將迎來人生的第55個生日。距離退休還有5年,但是老胡卻覺得這個時間太短了。
他表示:“我回想我的人生,我的一生過來,從工作,進來工作,我是708(運-10)進來的,到我退休的話正好在這參加C919,年齡允許的話,最好再干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貢獻,這是最好的,也是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