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國金剛石行業近五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了無數次的沉浮,在巔峰時期,有數以百計的各種規模的金剛石生產廠家,而隨著競爭的加劇,優勝劣汰,行業現存的人造金剛石生產廠家已不足20家。晶日...
全國金剛石行業近五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了無數次的沉浮,在巔峰時期,有數以百計的各種規模的金剛石生產廠家,而隨著競爭的加劇,優勝劣汰,行業現存的人造金剛石生產廠家已不足20家。晶日金剛石工業有限公司在殘酷的競爭中,經受住了無數次生死攸關的重大考驗,在戴志董事長的帶領下,通過不斷地改革、創新、合資、合作,探索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走過了創業、輝煌、低谷,再創業、再輝煌的歷程,成為一家產能規模居行業前四,設備、技術行業一流、即將上市的、行業中碩果僅存的兩家國有企業之一。晶日金剛石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國資委所轄中央企業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投資控股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75年的人造金剛石鉆頭鉆具廠,建廠初期僅有9臺600噸壓機,人造金剛石設計年產僅28萬克拉,經過38年的發展,到如今已擁有350臺壓機和10億克拉的年生產能力。金剛石工具的種類也得到擴展,從單一的人造金剛石鉆頭發展到鋸、切、鉆、磨,成為門類齊全、技術領先、規模領先的制品廠家,工具產能已超過2億元人民幣。產品覆蓋人造金剛石合成用原輔材料、人造金剛石單晶、人造金剛石制品,涵蓋超硬材料上下游產業鏈,是一家集設計、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跨國跨區域經營的國有中型企業。截止到2012年底,晶日公司總資產已超過8個億,擁有三個金剛石單晶生產基地(河北燕郊本部、北京門頭溝、北京市東壩)、兩個金剛石工具生產基地(青島黃島、韓國仁川)、一個復合材料公司和一個省級技術中心,擁有“晶日”牌金剛石單晶和“曉成”牌金剛石工具兩大國際知名品牌。超硬材料及其制品已被國資委確認為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的第二主業,晶日金剛石工業公司也成為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控股的骨干企業之一。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晶日公司的董事長戴志同志的努力密不可分。
1994年,年僅32歲的戴志同志開始到公司前身冶金部第一地質勘查局金剛石工業公司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超硬材料制造企業之中,時至今日,已為企業奮斗近20年,將人生中最美好的歲月奉獻給了超硬材料事業,由原來的意氣風發變得成熟穩重,由原來的滿頭黑發變為兩鬢斑白,目光更加睿智、處事更加沉穩、毅力更加堅定。在其近20年的歷程中,隨著行業的興衰,企業的榮辱,經歷了無數個挫折與輝煌,這20年的歷程是一個奮斗的歷程、也一個企業家成長的歷程。
一、在總局系統內最先推行企業股份制改造,激發了企業活力
從1994年到2000年期間,戴志同志任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組建鋼圈廠和石墨模具廠,并組建了國內第一家行業組織——金剛石北方情報網,后更名為工業金剛石信息網,并實施以總局為核心的跨局院、跨地區優良資產聯合。對原中國冶勘總局一局金剛石工業公司進行改制后成立三河市燕郊晶日金剛石工業有限公司;下設六個生產經營單位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組建了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組織,真正按照現代企業的方式規范運作,企業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均以市場為中心,激發了企業活力。
2000-2002年,時任中國冶勘總局一局副局長并兼任晶日金剛石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戴志同志通過對外投資、兼并、重組等多種形式先后完成了對山西卡里南超硬材料公司、寧波環天金剛石工業公司等的改組、改造,成立晶日金剛石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和晶日金剛石有限公司山西單晶生產車間,迅速壯大了公司當時的人造金剛石生產規模。
二、五次合資合作、吸收合并拓展了企業的發展平臺,尋找到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2002年4月戴志同志在與韓國朋友的生意往來中,其睿智的眼光和魄力讓對方折服,自愿注資與公司合作成立中韓合資的晶日帝亞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晶日公司控股75%。這是公司按照戴志同志提出的發展戰略“合資合作,外向經營”所邁出的第一步。
這次合資于03年12月以帝亞退出晶日帝亞公司而結束。這次合資時間雖然不長,卻給公司帶來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創新的發展思路。
2004 年,戴志同志在與韓國曉成公司的金剛石貿易過程中,達成了共同的愿景,大力引進韓國曉成公司的資金、設備和技術,合資組建三河燕郊晶成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2千多萬元,晶日公司控股60 % 。此次合資,為公司制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設備、先進的技術和管理。
2006年9月,戴志同志抓住機遇,引進印度CUMI公司資金500萬美元,將三河市燕郊晶日金剛石工業有限公司整體改制為晶日科美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8000萬元人民幣,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控股51.3%。2009年4月,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合作雙方共同的愿望,同時也出于公司發展戰略的考慮,晶日科美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分立,2009年12月成立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獨資的晶日金剛石工業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5386.5萬元。此次合資,拓展了公司的發展平臺,吸取了合資合作的經驗教訓,為公司后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隨后,戴志董事長又在積極開拓國外金剛石市場的同時,尋找到了機遇,于2010年3 月,引進美國路路拉亞洲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石油復合片生產技術,合資組建三河市晶日金剛石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晶日公司控股51 % 。并于2011 年初,抓住機會,完成收購韓國一流的金剛石工具制造企業韓國曉成D & P 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大腔體合成工藝國內一流的北京成鑫金剛石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國內最先引進開發合成金剛石用粉末觸媒的北京德鑫盛非金屬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同年又投資三億元新建單晶南車間、合成材料車間,顯示出了極大的魄力與膽識。
這五次合資合作,使公司不斷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巧妙地擺脫行業低谷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三、積極應對危機,即時調整戰略。
2002年,戴志同志提出了“合資合作,外向經營”的公司發展戰略,公司成為國內最早出口人造金剛石單晶的企業之一。2009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受到重創,戴志同志及時提出將“合資合作,外向經營”改為“合資合作,內外并重”,加強國內市場的開拓力度,同時,深感公司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在戴志同志倡導下,公司于2009年成立了超硬材料及應用研發中心,2011年通過省級工程技術中心認定,完善了科研管理制度,擁有行業頂級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同時在研發中心的基礎上,與科研院校創建了產學研合作平臺。對內與行業中技術實力雄厚的企業合作研發,對外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的創新平臺。四年來,中心完善了各項獎勵激勵機制,加大了研發投入,共投入研發費用近2200萬,共完成近54項研發課題,承擔完成總局課題5個,三項科研項目通過河北省課題鑒定,獲得21項實用新型專利和一項發明專利,另有3項實用新型和一項發明專利已獲受理,發表各類技術論文二十余篇,新產品產出超過8000萬元。
四、心系行業發展,在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發揮引領作用。
戴志董事長是工業金剛石信息網的網長,在其任網長的近18年時間里,總能領導工業金剛石信息網在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抓住節點,與行業人士共同探討行業發展對策,為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在近18年中,工業金剛石信息網連續組織和召開了16屆工業金剛石行業發展研討會或工業金剛石及制品專題研討會。其中1998年召開了慶祝中國工業金剛石發展35周年的研討會;2000年6月在河北燕郊召開的“大腔體金剛石合成設備工藝及相關材料專題研討會”和11月在廣西桂林召開的“工業金剛石研討會”具有跨時代的重大歷史意義。這兩次會議不僅是對我國工業金剛石的興起、發展、進步以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做了系統總結,并以此為20世紀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也為我國工業金剛石行業在21世紀的發展明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吹響了我們全行業奮進21世紀的號角;2001年舉辦的“全國金剛石工具專題研討會”與2004年在福建南安市水頭召開的“全國金屬結合劑金剛石工具專題研討會”是對工業金剛石制品業近40年發展的總結和回顧,戴志董事長特別指出了工業金剛石制品業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工具行業的低水平重復、市場的無序競爭、技術和產品質量的控制上存在誤區等等。并對工業金剛石制品業的技術創新進行了廣泛的研討和推廣。這兩次會議統一了大家的認識、拓寬了思路、擴大了視野,為工具行業近年來的突飛猛進助了一臂之力。
2002年7月在湖南長沙組織召開了“全國金剛石工具和合成用原輔材料專題研討會”,并于同年11月在安徽馬鞍山召開了“全國工業金剛石及制品發展與技術研討會”。這兩次會議引導行業人士充分認識了我國加入WTO后的新形勢,本著“強化科研開發力度、開拓國內外應用市場、增進技術交流、促進行業發展”的宗旨,提出了我國工業金剛石業21世紀嶄新的課題和歷史使命,即:抓住歷史機遇,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大作用,使我國工業金剛石行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制高點,成為世界工業金剛石生產強國。
2003年工業金剛石行業發展經歷了整整40個春秋,40年的曲折發展,使我國已成為世界工業金剛石生產大國,并對世界工業金剛石市場的總體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8月份在四川綿陽召開了“全國工業金剛石行業研討會”。針對當時我國超硬材料,產能過剩,低水平重復投入勢頭嚴重的現狀,戴董事長就提出了“實現我國超硬材料由大到強”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思路。2006工業金剛石發展論壇,為行業呈現出一些為應對金剛石價格的不斷下滑、金屬粉料價格的不斷上漲而出現的許多新的技術創新,使一些隨著行業技術進步面臨停業或轉產的中小企業尋找到了一些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行業誕生45周年之際,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此時戴董事長冷靜地分析了行業發展形式,在2008年召開行業研討會上提出“要從根本上要轉變我國超硬材料的發展模式和競爭方式。即由過去主要依賴規模擴充式的發展和價格競爭的方式轉變成主要依賴技術優勢、企業特色、產品特性和特點的發展與競爭。”為行業由大到強指明了道路。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戴志董事長經過近二十年的嘔心瀝血,帶領晶日公司尋找到了一帶獨特的發展道路,迎來了公司從未有過的輝煌,實現了公司跨躍式發展,與此同時,心系行業發展,以開放的眼光,促行業由大到強。(作者:鄧華,本文摘自《中國超硬材料工業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