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制定規劃,形成清晰明確的“路線圖”,可以規范和引領行業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在全球礦業市場競爭中的話語權,保障鋼鐵工業原料供給的戰略安全3月1
通過制定規劃,形成清晰明確的“路線圖”,可以規范和引領行業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在全球礦業市場競爭中的話語權,保障鋼鐵工業原料供給的戰略安全3月18日,我國首個《鐵礦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在北京正式啟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冶金礦山協會組織,鞍鋼礦業公司牽頭承擔的此次規劃工作,將從總體發展規劃、專項發展規劃和重點區域發展規劃3方面入手,以行業目前現狀為基礎,繪制礦山行業2016年至2025年的10年發展藍圖。這對于破解我國鐵礦石原料供給高度依賴進口的困局,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國擁有700多億噸鐵礦資源,但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卻仍然高達70%。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鋼鐵企業因高礦價累計多支出原料成本2萬多億元,巨額的原料支出吞噬了鋼鐵企業的大部分利潤。2013年,全國500萬噸以上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0.55%,如果考慮到投資收益,鋼鐵主業實際處于虧損狀態。導致我國鋼鐵工業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國內鐵礦資源開發滯后、鐵礦石進口依存度過高是重要因素。隨著全球資源競爭的日趨激烈,加強國內礦山規劃建設、建立鐵礦石戰略安全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據此次規劃編制小組組長、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邵安林介紹,目前,國內礦山企業小而分散,資源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使我國鐵礦資源保障程度低、生態環境問題突出,難以滿足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需求,難以保障鋼鐵工業原料的戰略安全,必須站在戰略高度對我國冶金礦山企業進行整體謀劃,系統整合。
由龍頭企業牽頭編制行業的發展規劃,主要是因為鞍鋼礦業的發展經驗對于我國冶金礦山企業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近幾年,鞍鋼礦業公司在我國冶金礦山行業率先實施了企業發展戰略,建成了智慧礦山。自2008年以來,鞍鋼礦業累計創效350億元以上,上繳稅金182億元。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我國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冶金礦山龍頭企業,掌控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一位,采掘總量居世界第二位,鐵礦石產量居世界第五位,采選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不論從哪個層面看,此次規劃編制工作的啟動都意義重大。從國家層面上看,通過制定鐵礦資源開發規劃,形成清晰明確的礦山企業發展“路線圖”,可以規范和引領行業發展進步,整體提升冶金礦山行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從行業層面上看,在國外礦業巨頭壟斷資源導致我國鋼鐵行業大面積虧損的嚴峻形勢下,通過制定鐵礦資源發展規劃,能夠推進資源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在全球礦業市場競爭中的話語權,保障我國鋼鐵工業原料供給的戰略安全。從企業自身來看,通過系統性發展規劃的制定實施,能夠推動企業管理和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綠色發展,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
國內專家學者看好該項規劃的實施前景。多位專家表示,此次規劃的制定實施,將誕生我國首個鐵礦資源保障戰略,標志著鐵礦資源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助推我國產生集產量規模、創新能力為一體的世界級鐵礦山企業,是我國針對國外礦業巨頭壟斷的有力還擊,對于全球礦業市場也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