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時下一些小企業的發展思路很是簡單,在他們看來,企業小,做的產品技術含量也不高,根本涉及不到什么“創新”,他們維持企業發展的方式主要是看產品質量是否達標以及對原有客戶群的維護。那么對...
時下一些小企業的發展思路很是簡單,在他們看來,企業小,做的產品技術含量也不高,根本涉及不到什么“創新”,他們維持企業發展的方式主要是看產品質量是否達標以及對原有客戶群的維護。那么對于小微企業來說,他們真正應該重視的問題到底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小微企業重視什么取決于它的定位,也就是通常講的企業戰略。
如果定位是一家品牌企業配套產品供應商,看重的就應該是產品質量。只要配套件質量達標,就能夠和品牌企業一起走下去。當然也需要關注配套企業在行業上的地位以及整體產品的市場走勢,避免整體產品被市場淘汰時的手足無措。要做的是未雨綢繆,根據生產能力開發其他配套件廠家或者配件。這么一講,就發現做配套件的小微企業也應該有創新準備。
誠然,磨料磨具的小微企業從目前市場趨勢看,不會有淘汰之虞,做好自己的配套件,維護好客戶關系,就能活得比較滋潤。但是,我們也不能不警惕這樣一個現實:原材料成本上漲、勞動成本上漲,加之行業準入門檻低,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多。我們如何保持員工隊伍的穩定,如何保持客戶的穩定,就成了小微企業長期面臨的生存問題。因此,即使你不進行產品創新,至少你也需要管理創新。
事有湊巧,昨天晚上就有一位老板,和我探討員工穩定問題。雖然他不是做磨料磨具的,但是提出的問題卻有普遍性:老板教會了員工,他們就會自己創業,然后同自己競爭。搞得他再也不敢培養下屬了,重要環節都是自己親自操勞。員工是穩定了,可是業務發展不了,自己還做得很累。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中國的中小企業大都是以落后的方式在管理,沒有分權授權意識,沒有合作共贏意識,更不會有讓員工和企業同步發展的理念。在準入門檻低的行業,幾乎天天在上演員工辭職創業的把戲,大家司空見慣,甚至習以為常。殊不知,中國中小企業長不大,也與中國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分不開——這就是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誰都知道,在海洋中,只有航空母艦才能抵御大風大浪,一葉扁舟是無法遠行的。特別是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國企業家和中小企業的老板們到了應該思考長遠發展戰略的時候了。如果大家還是抱著“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心態,或“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只圖今天發財、小富即安,不思做大做強,不思打造長久品牌,那么,中國企業普遍短命的宿命或者魔咒就無法打破。我們就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復,企業在不同的老板間轉換,員工在不同的工廠干活。企業沒有終極夢想,員工沒有成就感、歸屬感,“世界工廠”的帽子就會重重地扣在中國人的頭上。
任何一家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長大的。我并不主張所有的企業都要做大,但我倡導所有的企業都應該做久。即使你沒有打造百年基業的夢想,至少應該有把企業做精致的想法。
小微企業一旦決定把企業做精致,那么你就會發現:你的產品質量還存在若干問題,因為你還有返工返修,還有不合格品;你還有大量的浪費,既有物料的浪費,也有人員的浪費,還有設備的浪費;你還會發現你的企業存在諸多不能令客戶滿意的地方,也有許多令員工消極或低效的做法存在。難道說這些不需要改變嗎?改變不就是創新嗎?
我們也不要以為創新就是科技發明,創新就是專利技術。開闊你的視野,改變傳統思維,創新無所不在!改變產品的生產方式是創新,改變落后的工作方式是創新,改變不合理的布局是創新,企業管理方方面面的改善都是創新。
創新也不是大企業的專利,更不是專家的專利,企業創新,員工人人可為。作為企業老板也不一定要事事親力親為。你只要為員工提供創新的氛圍、大膽鼓勵就夠了。創新也不一定要花多少錢。小微企業的創新更多地體現在思想上的突破,體現在方法上的轉變。而事實上,小微企業存在著諸多需要改變的地方!
小微企業需要創新,小微企業能夠創新。重視創新,創新就無所不在!創新是企業發展永遠的主題!發展和創新永遠在一起!
重視產品質量、重視客戶利益,和創新一點不矛盾。小微企業老板改變自己依賴個人能力辦企業的做法就是最大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