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遲遲,黑土地上仍不見卉木萋萋。但在省政府與中醫藥大學之間那塊占地16萬平方米的廠區內,哈量集團卻與其戰略投資者手挽手播下一枚充滿希望的種子——經一年多時間的醞釀,哈量集團昨天成功引入大型央企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按照市政府與中國通用集團簽署的協議,中國通用集團將先期出資收購部分哈量股份,再向其增資擴股后控股,預計兩三年內注資總額不低于10億元。借助中國通用集團提供的多種戰略資源,哈量或將成就一個借資本之力走向世界、并在國際市場上深具影響力的民族品牌。
這被認為是接連蝶變、已成功實施“使職工分享國企改革成果的具有示范意義的重大創舉——集體創業模式”以及“黑龍江省首例跨國并購和‘走出去’項目”的哈量,謀劃沖刺世界知名企業集團的又一次重大突進。
1.多贏式重組
重組雙方在戰略上高度契合,使哈量與中國通用集團的重組以一個難得的多贏結果告終。如今包括當事的三方———市工業資產經營公司、哈量集團以及中國通用集團在內,這些年來所有參與哈量的投資者都從中得到了回報。
市工業資產經營公司副總經理吳曉亭表示,由于股權轉讓溢價10%,此前控股哈量如今溢價轉讓9.37%股權的市工業資產經營公司,獲得一定的溢價收入,股權轉讓所得3300萬元將被用于扶持其他企業的改革發展。
被重組雙方中國通用集團與哈量集團,無疑是這樁重組最大受益者。市工業資產經營公司董事長于明升稱“重組將使哈量形成四大能力”。一是融資能力。由于中國通用集團的注資將首先被哈量用于處理不良資產,進而使哈量解開債務鏈,具備融資能力。二是中國通用集團的持續注資,將徹底解決哈量“想干事卻沒錢”之苦,使哈量具備整合國內同業能力。三是依托中國通用集團龐大的海外網絡,哈量可形成海外擴張能力。四是中國通用集團的大批院所,還可為哈量自主創新提供科技支撐能力。四大能力的形成使哈量從“國內老大”直接躍上沖刺“世界知名企業”目標的跳臺。而對于中國通用集團來說,此番重組也使其在戰略調整上又前進了一步,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和價值鏈。
在不到4年時間里,7108萬元的員工股已獲資本利得。由于縮水回購銀行債務和金融資產公司債務,哈量凈資產在債務回購結束后即增值,員工股水漲船高,也能有一定幅度的增值。如若哈量上市成功,員工可從員工股置換過程中再度獲利。
2.與通用的“半生緣”
盡管鮮為冰城人所知,且常被誤以為與美國通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與哈爾濱、與哈量卻有著深厚的“情緣”。
相關信息顯示,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是由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等6家“國字號”外經貿骨干企業于1998年發起成立的。作為中央直接管理的55家骨干企業之一,該集團活躍于我國經濟領域,是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的主渠道和出口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對外承包工程的主力軍。
而奠定共和國工業化基礎的扛鼎之作——蘇聯援建中國的156個成套設備項目,也均由中國技術進口總公司負責引進。哈爾濱的“三大動力”、“十大軍工”以及哈量集團,與中國通用集團的淵源便可追溯至此。作為我國最大的重大技術裝備和先進技術引進服務商,2005年哈量并購重組德國凱獅公司,也是在該集團下屬位于歐洲的德瑪斯公司幫助牽線搭橋完成的。雙方相識、相知的程度可見一斑。
對于中國通用集團而言,引領其牽手哈量的動力,來自其自身的轉型戰略。2007年9月,一直有著外經貿背景而無產業背景的中國通用集團,確定了其“全力推進向先進設備制造商、貿易集成服務商行業研發設計咨詢商”轉型的方針,其時,“先進制造業”被列為集團四大支柱業務之首。
與哈量的發展戰略契合即始于這一轉型之需。2008年初,雙方開始有了合作意愿,當年5月,中國通用集團向市政府提出與哈量進行聯合重組的報告。隨后,市委、市政府領導專門在報告上批示,支持這項戰略重組工作。經過中國通用集團與市政府、市國資委、工業資產經營公司反復磋商,2009年1月,市委書記杜宇新、市長張效廉率領代表團赴京洽談,形成框架協議。
在外界看來,中國通用集團此番收購哈量,當是繼續完善其“先進制造業”板塊的又一大步。
3.漸進式變革
企業重組從來都是雙向選擇。在董事長魏華亮看來,“沒有哈量這幾年的發展,也就談不上中國通用集團與哈量的戰略重組。”
事實上,經過前期徹底“打掃完屋子”、理清了企業內部糾纏了數十年的人、財、物亂麻后,從2005年開始,哈量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外以并購重組德國凱獅公司、內以實施“國有控股、員工參股”混合所有制改造為標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探索,并取得重要進展。
“集體創業”釋放活力,改革成果惠及三千職工。2005年年初,在哈量“原創”改制方案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對其中利益數度考量后,能夠回饋職工的“集體創業”模式被最終確定下來。按照方案設計,哈量采取“國有控股、員工參股”混合所有制模式,職工股占總股本44.13%,國有股則減持至 55.87%。改制后,絕大多數職工成為股東并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在原企業創業。此后隨著員工出資歸還銀行貸款,以及原企業土地作為主要資產入股哈量,員工股及國有股股權得到進一步夯實。
跨國并購高速整合,產業互動贏得協同效應。同年5月,在國家和省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哈量集團成功并購擁有高端制造技術的德國凱獅公司。此后 3年間,隨著這樁合同總價值950萬歐元的黑龍江省首例跨國并購和“走出去”項目開始運營,凱獅不僅成為哈量了解和走向世界市場的出海口,而且成為哈量在歐洲的交流基地、技術和管理的窗口以及哈量自主產品通往世界市場的通道。
“永不滿足”的漸進式變革,使這家工量行業老牌國企進入歷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并破繭化蝶為一個資本收益率和運營效率大增的“活力哈量”。無疑,這為其吸引戰略投資者提供了絕好的鋪墊。
4.走高端發展之路
當簽約的喧囂歸于平靜,哈量集團新的發展藍圖便漸次鋪開——
按照協議,中國通用集團將為哈量進入資本市場構筑通道。當然,“如果借殼成功,3年內或者更短時間里,哈量就會被助推獨立上市。”參與此次重組的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
“未來幾年哈量將走高端發展之路”,哈量副總經理呂弘祥稱,“同時鞏固完善中端產品,進一步提升傳統低端產品市場占有率。到‘十三五’末,哈量集團的總銷售收入將比現在翻幾番。”圍繞這一目標,哈量一方面優先發展精密量儀、數控刀具、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另一方面對于市場需求、填補國內空白的部分產品采取引進或并購重組等方式獲得先進技術。
但僅在哈量現有的廠區里埋頭苦干,實現翻幾番是不可想象的。于是,借托中國通用集團,哈量將發力兼并重組,重點整合同行業企業和上下游產業,向上下游產業鏈擴展業務,形成產業鏈條。就在近日,由中國通用集團幫助鎖定的對德國一家刀庫生產企業的并購已全面展開。此外,哈量還將整合量刃具產品的國際銷售渠道,為大幅提升量刃具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搭建平臺。
市工業資產經營公司董事長于明升表示,經歷前幾年改革,哈爾濱市許多國企雖然解決了人員包袱、債務包袱等涉及企業生存能力層面的問題,但由于發展要素不完備,企業發展的基礎仍很脆弱,包括哈軸、一工具、重型、變壓器廠、工程機械廠等許多企業,都需要進行以“發展”為核心的二次、三次重組改制。
如何突出要素重組,推動企業在更高層面上再度重組?如何使優良資本向優勢骨干企業集聚,進一步提升優勢企業的產業能級?在這些問題上,哈量漸進式重組路徑為那些仍在第二步改制路上艱難求解的眾多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