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3年經濟行程過半。在全球經濟艱難前行時,中國經濟在穩中求進中呈現出難得的亮色:轉型升級邁出實質性步伐,改革深化釋放經濟新活力,夏糧連續豐收,物價基本穩定,就業總體平穩……良好...
2013年經濟行程過半。在全球經濟艱難前行時,中國經濟在穩中求進中呈現出難得的亮色:轉型升級邁出實質性步伐,改革深化釋放經濟新活力,夏糧連續豐收,物價基本穩定,就業總體平穩……良好開局來之不易。中流擊水的中國經濟航船,正穩健地朝著既定目標前行。
轉型:調整升級邁出實質性步伐
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6%,依然在合理區間。而一個根本的變化是,經濟轉型在結構調整中邁出實質性步伐,出現一系列積極變化。
7.6%的經濟增速中,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數據顯示,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5.2%,投資貢獻率為53.9%,兩者合計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9.1%。
“這說明在外需低迷的情況下,內需對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關鍵作用,是經濟運行中的可喜變化。”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目前中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期,內需有很大提升空間。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顯示,全國范圍內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比第二產業高出7個百分點。
隨著各地加大結構調整步伐,物流、網絡購物等服務業較快發展。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6%,比規模以上工業的增加速度高出2.3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發展也呈現強勁勢頭。
“我們看到,國內發電量和用電量增長4%,其中服務業用電量增長達到8%;投資也不弱,而且服務業投資更強,這說明中國經濟活力在增強。”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說。
而在亞洲開發銀行管理總干事拉賈·納格看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不小進展,經濟增長正從工業驅動轉向服務業驅動。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速均快于工業增速。服務業增速依然還有很大潛力。
改革:全面深化攻克體制機制痼疾
在經濟增幅放緩大環境下,唯有改革才能激發市場活力。今年以來,從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到“營改增”全國范圍推開,從簡政放權到政府職能轉變,一個個實質性的改革舉措漸次推出,彰顯出中央以改革促發展的決心。
今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8月1日起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在全國推開,力爭“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營改增”改革。
分析人士指出,“營改增”不僅帶來明顯減稅效果,而且為產業升級、經濟轉型提供直接動力。這在試點地區成效明顯。“營改增”進程之快超出預期。
7月,另一項重磅改革措施把金融體制改革推向前臺: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央行取消貸款利率管制,意味著我國新一輪金融改革序幕已經拉開,充分體現了新一屆政府強化市場、放松管制的經濟政策特點。”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孫立堅說。
行政審批體制改革同步進行。通過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成為改革的重頭戲。根據公開發布的信息,今年以來,國務院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超過160項,重點包括投資、企業生產經營等領域。
毋庸置疑,下一步,將繼續通過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推進財稅金融等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為發展實體經濟和結構調整加油助力。
糧食:“十連豐”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民以食為天。糧食豐產,不僅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也為防通脹、控風險提供重要支撐。
統計顯示,今年夏糧產量達2638億斤,比上年增產39億斤,實現了全年糧食生產“開門紅”,也意味著連續第十年實現夏糧豐收。國家統計局上半年的數據,使人們看到了實現全年糧食“十連豐”的希望。
令人欣慰的是,糧食增產的同時,農民收入也保持了較快增長。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817元,實現同比增長9.2%,增速比城鎮居民收入快2.7個百分點。
夏糧增產、農民增收之外,畜牧業生產企穩回升,漁業穩定發展,主要“菜籃子”產品市場供應充足。
農業穩、天下安。夏糧豐收為全年糧食生產奠定較好基礎,同時秋糧長勢較好。在最近舉行的全國農業廳局長座談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要求各級農業部門抓好秋糧生產,努力奪取糧食“十連豐”。
就業:725萬新增就業筑牢民生之本
就業是民生之本。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725萬人,同比增加31萬。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與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持平。在當前經濟增速回落背景下,上半年的就業成績單超出預期。
“今年上半年,我國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特別是重點關注了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制訂了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也得到了較好的貫徹和實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說。
隨著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第三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快,就業人員在三大產業占比持續提高。第三產業就業吸納能力強,特別是新興服務業、網絡服務業等新興業態的發展,對拉動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區域就業也出現可喜變化,東部地區由前幾個月就業略有減少到最近兩個月的回升,對保持總的就業穩定開始發揮作用。同時,西部地區上半年新增就業保持9%的增長,中部地區基本上保持了穩定。
對于當前形勢下如何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說:“要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通過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來增加就業崗位,實現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物價:2.4%增長為宏觀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柴米油鹽醬醋茶,連著百姓千萬家,物價可以說是百姓最關心的話題。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0.9個百分點。總體而言,今年以來,CPI同比整體仍在低位運行,上半年同比漲幅遠低于政府全年3.5%的物價控制目標。
3.5%的目標是理性的,而上半年的2.4%物價控制水平可謂來之不易。物價穩定為宏觀調控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指出,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已經為今后一段時間CPI保持平穩狀態奠定了重要基礎。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總體需求不振的現狀,決定了下半年物價仍會平穩運行。這將為今年的價格改革和結構調整騰出一定空間。
當前,我國物價調控取得明顯成效。由于翹尾因素繼續減弱,市場供求關系發生大的逆轉可能性不大,CPI同比漲幅有望延續目前持續走低的趨勢。但業內人士指出,對后期物價走勢不可掉以輕心,仍須把穩定物價水平作為一項主要工作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