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據分析,下半年中國光伏產業過剩現象或大幅緩解。據民生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稱,中國的光伏支持政策將于近期推出,力度較強,有可能支持市場容量
據分析,下半年中國光伏產業過剩現象或大幅緩解。據民生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稱,中國的光伏支持政策將于近期推出,力度較強,有可能支持市場容量倍增,“我們認為國內裝機量進入快速增長期,2013-2015年國內需求分別為11GW、14GW、18GW,復合增速維持30%。”
中國光伏行業正面臨黎明前的黑暗。
面對歐盟的“雙反”政策,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稱,光伏行業最困難的時候或許已經到了,“我們估計今年歐洲市場的安裝量將不低于全球的30%。本來市場就低迷,如果突然失去了30%的市場,對不少中國光伏企業無疑是致命的。”
當地時間5月15日,歐盟成員國反傾銷委員會就中國光伏產品“雙反”案進行投票初裁。至昨日截稿時,最終消息仍未傳出。
能看見的一絲曙光是,有分析稱,下半年中國光伏產業過剩現象或大幅緩解。據民生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稱,中國的光伏支持政策將于近期推出,力度較強,有可能支持市場容量倍增,“我們認為國內裝機量進入快速增長期,2013-2015年國內需求分別為11GW、14GW、18GW,復合增速維持30%。”
“雙反”政策的無效性
在歐盟的光伏“雙反”政策今年12月份最終落實前,發起“雙反”的德國光伏企業Solar World可能就已自身難保了。
一位海外光伏投資人士對早報記者稱,“Solar World現在需10億美元的借債,避免破產。目前其正在中東,尋找主權基金的幫助,以完成轉型。‘始作俑者’也無法從‘雙反’中幸存,是因為整個行業的萎縮,而且Solar World自身經營非常低效。”
試圖通過建立貿易壁壘的方式保護本國企業的行為,往往是無效的。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鳳凰城經濟委員會總裁巴里·布魯姆(Barry G. Broome)對早報記者稱,“美國此前所有反傾銷最后都失敗了,無論是鋼鐵、汽車、橡膠,最終海外產品還是得以進入美國市場,本國該倒閉的企業還是倒閉了。”
“今后很多中國公司也會被視為美國公司,雇傭美國工人。尚德在亞利桑那的工廠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在當地建立了密集的光伏應用,當地居民也很歡迎,不過最后,由于美國的關稅政策,他們還是關閉了。”巴里·布魯姆稱。
美國GT Advanced Technologies市場通訊主任JeFF Nestel-Patt此前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從長遠角度看,貿易壁壘對中國光伏企業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因為中國企業總會想辦法繞過去。
全球光伏銀漿龍頭企業賀利氏光電事業部全球經理Andy London對記者表示,歐洲光伏組件企業與中國企業相比,在規模和效益上要差,很難競爭,很多公司兩年前就開始倒閉,連博世太陽能也在尋找買家。
“中國公司也確實做得不錯,提供了低價格的電池和模塊,這也使得歐洲的公司從中獲益,包括上游的設備供應商和下游的安裝企業。”Andy London稱。
光伏企業慎重選擇客戶
咨詢公司NPD Solarbuzz的數據顯示,受歐元區經濟低迷及可再生能源項目補貼降低的影響,2012年,歐洲市場對新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需求同比(較上年同期)減少了約12%,至16.48GW。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光伏產品對歐洲的出口額同比大降45.1%,為112億美元。
NPD Solarbuzz稱,去年中國光伏產品對歐洲出口額的大降,可能是受當年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下跌50%的影響,總的出貨數并沒有降低。
不過,李仙德稱,只要準備充分,就可以避免傷害,“我可以說,我能不要歐洲市場。我們在2012年歐洲‘雙反’開始的時候,就定下了計劃。我跟管理層強調,不要心存僥幸。此后,我們在國內跟三峽集團等大的能源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開拓國內市場。”2012年,國內組件出貨量占到晶科總出貨量的45%,而2011年這一數字為17%。
不過,國內光伏市場有著回款周期偏慢的問題。李仙德對早報記者稱,中國的太陽能電站商業模式是成熟的,但是有風險,主要是政府補貼不到位,于是項目融資困難,進而產生貨款拖欠問題,“晶科是否被拖欠,關鍵看客戶選擇,選好的就會好,選壞的就比較難,海內海外都是。”
雖然目前光伏行業仍然深陷危機之中,但是有部分企業的經營數據已經開始好轉。阿特斯陽光電力宣布其第一季度組件出貨量將大幅高于之前的目標。
阿特斯稱,其預計毛利率的提高超過之前的目標,表明平均銷售價格的壓力并不像預期那樣糟糕,預計毛利率在9%至10%的范圍內,而此前目標為8%-10%,2012年第四季度為5%。
阿特斯陽光電力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對早報記者稱,“一季度我們財報表現超出此前的預期,這歸功于我們在選擇客戶上更加慎重,比如對方的付款方式必須對我們有利,只要有風險,我們就不做。同時,在市場策略上,我們也是重在保利潤,虧本的堅決不做,不會為了沖擊出貨量而降低價格。”
張含冰稱,阿特斯還希望今年的總收入中有一半來自于系統,進一步降低組件收入的占比,因為系統的收入更高。
王海生表示,一季度,中國的光伏行業基本面環比(較上一季度)略有改善,上半年預計同比好轉,大半企業將由巨虧轉為微虧,部分企業扭虧。預計隨著年底至明年上半年電站轉讓結算期到來,部分下游企業業績有望回暖。
產能過剩開始逆轉
王海生稱,若國內市場如期啟動,下半年中國光伏產業鏈過剩或將緩解。
作為輔料企業,賀利氏也已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Andy London稱,中國光伏市場雖然困難,但仍在增長,“過去一年很多光伏企業在虧錢,但組件價格開始逐步穩定下來,產能過剩現象有所好轉,有些小企業消失了,有些被收購整合了。”
光伏產業鏈由上游的硅料硅片、中游的光伏電池和組件、下游光伏組件安裝及電站開發等組成。對目前光伏企業擴張速度放緩感受最為深刻的,應該是光伏設備供應企業,它們身處整個光伏產業鏈條的最前端。
TEL(東京電子)太陽能戰略銷售和產品營銷總監Reinhard Benz對早報記者稱,“對光伏設備的需求目前非常弱。由于過時的設備仍然存在,而且數量眾多,在行業仍舊比較低迷的情況下,企業對新設備、新技術的需求很低,投資者信心不足,不愿意增加財務負擔,自然不會添置新的生產線。”
Reinhard Benz稱,現在企業產能過剩仍舊很嚴重,超過需求的50%,不過超出部分正在減少。未來兩到三年,或許這一數字將下降到10%-20%,雖然還是無法匹配,但是會合理很多。接下來,市場可能會進入新的一輪周期。
“中國仍舊是公司最重要的市場,這里有著最強勁的增長,我們預計今年中國的光伏安裝量將有10GW左右。”Reinhard Benz透露,TEL太陽能在中國的最大客戶是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