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據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預測,二季度GDP將增長8%左右,CPI上漲2.3%左右。業內人士建議,需有針對性地實施“寬財政、穩貨幣”政策,著力加強供給管理,增強經濟的自主增長...
據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預測,二季度GDP將增長8%左右,CPI上漲2.3%左右。業內人士建議,需有針對性地實施“寬財政、穩貨幣”政策,著力加強供給管理,增強經濟的自主增長動力。二季度看穩增長力度
中國社科院4月26日發布的《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13年春季報告》顯示,中國經濟2013年有望持續穩定增長,預計GDP增長率將達8%左右。
不過,負重前行仍是二季度經濟發展的關鍵詞。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中國面臨債務負擔、過剩產能負擔、房地產市場調控及防范資產價格膨脹重任、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及增值方式轉變、改革深水區的紅利釋放以及全球化競爭等六大問題,宏觀經濟及股市不得不在負重下前行。
在經濟增速放緩超出預期的背景下,穩增長的政策調控力度也被視為支撐二季度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據莫尼塔近期報告分析,在低于預期的經濟數據背后,政府穩增長的力度可能較去年四季度再次加大,目前投資狀況顯示,3月中央項目投資結束了始于去年10月的增速放緩開始回升,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已達到2010年以來季度增速新高。
增加微觀調控靈活性
中銀國際分析,抑制房地產泡沫的要求排除了寬松政策的可能性。穩增長背后首要考慮的是穩定就業,而在中國勞動力市場上,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和勞動保護力度提高,勞動力供求形勢發生明顯變化。
目前,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增加微觀政策靈活性是政府調控的主要目標。申銀萬國認為,目前政策變化的可能性并不大,盡管經濟增長低于預期,但就業指標良好,政府在對經濟形勢判斷中未提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也意味著政府對經濟的容忍度在提高。
在當前穩增長的宏觀調控目標下,基建投資仍被視為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聯訊證券提出,目前中國經濟下行的空間較小,政府在二季度啟動一批基建投資來提升經濟波動中樞的可能性較大。
業內專家同時強調,需求管理手段會延緩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當前我國宏觀政策應由需求管理為主轉向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結合,特別要著力加強供給管理。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政策調控應將結構調整放在首位,釋放改革紅利,同時需要供應機制進一步市朝,讓勞動力、資金、土地等要素自由流動,使其定價反映供求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