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13日消息,因不滿于力拓等海外礦山在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上投放的礦石量過少,工信部官員透露正在與商務部探討,敦促三大礦等海外礦山加大在現貨平臺上增加鐵礦石投放量。中國鐵礦石現...
近日,因不滿于力拓等海外礦山在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上投放的礦石量過少,工信部官員透露正在與商務部探討,敦促三大礦等海外礦山加大在現貨平臺上增加鐵礦石投放量。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于2012年5月啟動,當月申報量為1800萬噸。2012年總申報1100筆,數量9296萬噸,總成交57筆、數量700萬噸。
而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及消費國,去年進口的鐵礦石達到7.4億噸。現貨平臺上的交易量占進口總量的比重極微。而按照設想,交易平臺每年應達到進口量的20%,才能在定價上發出有分量的聲音。
“我們觀察到平臺上大企業成交很小,反而是小企業成交多。同時像國外三大礦山,幾乎沒有現貨放在平臺上,我曾經與力拓等交流過,他們的說法是力拓大部分走的是協議價,沒有多余的現貨投放。”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在今日的中國鋼鐵規劃論壇上提出。
但是三大礦的理由并不被中國官員認可。駱鐵軍認為,力拓的現貨招標有量,而提到現貨平臺就沒有量顯然不合理,目前工信部正在與商務部探討,下一階段怎樣讓三大礦盡量將資源量投放在現貨平臺上。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海外礦山賣現貨習慣于招標模式,頻繁的現貨招標有益于拉高鐵礦石價格,讓他們適應新的交易模式難度不小;此外新加坡環球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也與中國現貨平臺形成了競爭。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潤云則認為,中國進口鐵礦的70%來自三大礦,而國內相關企業在海外的權益礦不到1億噸,正在建設和準備開發的鐵礦也不過將近2億噸,還滿足不了進口礦三分之一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快布局,拿到更多的權益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