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從2002年起,全球對于光伏產品的需求以每年大約50%的速度增長。盡管需求如此之旺盛,但是各種尖銳的矛盾也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而凸顯出來。眾所周知,光伏電池板的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太陽能的單位成本也遠遠高于普通能源。此外,光伏產品的良率一直也是困擾生產廠商的難題之一。近年來,國內光伏產業的調整也使得光伏制造企業壓力陡增。光伏產業自動化生產線的設想也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演變成現實。
富士康宣布,未來3年在組裝工廠中將部署100萬臺工業機器人,這一觸動工業界“神經”的“百萬機器人計劃”著實讓更多業內的目光聚焦在機器人上。對于機器人產品的前景,大部分業內人士都給出了積極的回應,理由是機器人生產成本的固定以及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當然,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機器人在生產過程中動作的精準與一致性,以及在高強度重復性工作方面具備的優勢。
近年來,光伏行業的迅速升溫也為機器人產品在國內的推廣帶來了極大的動力。在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生產制造過程中,都出現了機器人的身影。從最開始的多晶硅鑄錠,到晶圓的快速處理,以及到最后的電池板、電池模組的組裝,再到最后的測試階段,整個工藝流程中,機器人產品已經開始“滲透”。來自于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利”)裝備管理部的工程師朱鵬凱在采訪中表示,在光伏組件生產線上,機器人也有望替代全部人力,助力生產線實現100%的無人操作。
成本、良率壓力逐年增大機器人價值凸顯
據統計,從2002年起,全球對于光伏產品的需求以每年大約50%的速度增長。盡管需求如此之旺盛,但是各種尖銳的矛盾也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而凸顯出來。眾所周知,光伏電池板的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太陽能的單位成本也遠遠高于普通能源。此外,光伏產品的良率一直也是困擾生產廠商的難題之一。近年來,國內光伏產業的調整也使得光伏制造企業壓力陡增。光伏產業自動化生產線的設想也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演變成現實。
作為高品質、高可靠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英利光伏制造生產過程覆蓋光伏行業的整條產業鏈,從多晶硅制備到光伏組件封裝,同時采用了世界領先的生產技術以及高度自動化的生產設備,這其中,機器人的引入也讓英利在業內的競爭力大幅提高。據朱鵬凱介紹,英利從2005年便開始在生產線使用機器人,其中大部分來自ABB、發那科、德國徠斯等知名公司,“那時候,包括裝框、焊接等工序都采用了機器人產品,大部分相關生產線都實現了半自動化。”朱鵬凱回憶道。
隨著近年來人工成本的逐年走高,英利對于機器人應用的態度也更加開放。據了解,一部分機器人已經開始在之前并沒有太多應用的產品測試環節“大施拳腳”。“在太陽能組件工序中,英利大部分的生產線上實現了無人操作,而在之前并沒有太多涉及的硅片以及電池工序,機器人的應用前景也十分明朗,”朱鵬凱介紹道,“在敷設單元,目前還都是人工操作,在電池連接這個工序,也是操作工人用手工烙鐵進行操作,這些工序在今后勢必會被專用的機器人所取代。”此外,他透露,在最后的測試單元中,機器人產品也開始在產品的拾取這一環節得到應用,今后在這個單元中,機器人產品的應用潛力也十分巨大。
正如同ABB北亞區和中國公司離散自動化與運動控制業務部負責人顧純元博士曾在采訪中提到的,機器人的價格還比較合理,維護費用并不十分昂貴。通過應用機器人,機器本身的利用率提高了,重型設備的投資效率也提高了,間接為客戶減少了制造成本。也就是說,在使用機器人的時候,用戶一定要有整體概念。因此,在光伏生產線的全生命周期中,機器人的出現不只凸顯了其自身的價值,也成就了用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