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澳大利亞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阿特拉斯(Atlas)正式成為中國鐵礦石現(xiàn)貨交易平臺會員。隨著中國邀請越來越多的獨立中小礦商加盟鐵礦石現(xiàn)貨平臺,未來三大礦商在中國的鐵礦石市場份額將由目前的大約40%降至25%左右。
13日,澳大利亞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阿特拉斯(Atlas)與北京國際礦業(yè)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礦所”)舉行入市協(xié)議簽約儀式,正式成為中國鐵礦石現(xiàn)貨交易平臺會員。
為減少對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礦商的依賴,中國一直在尋找其他鐵礦石來源。
隨著中國邀請越來越多的獨立中小礦商加盟鐵礦石現(xiàn)貨平臺,未來三大礦商在中國的鐵礦石市場份額將由目前的大約40%降至25%左右。
利于進口來源多元化
阿特拉斯加入中國鐵礦石平臺正值鐵礦石需求弱勢不振之際。
中國鐵礦石現(xiàn)貨交易平臺運營47個交易日以來,截至7月12日,總申報數(shù)量為4419.1568萬噸,遠高于成交的280.7808萬噸。
這段時間,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國內鋼市疲弱不振。
據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王曉齊介紹,加上平臺作用,鐵礦石成交噸價已從先前的152美元降到135美元左右。
并且,受鋼市疲軟影響,目前鋼廠庫存保持著10~15天低位,港口庫存處在9000萬噸~1億噸的高位,貿易商持貨謹慎。
王曉齊說,預計下半年鋼市需求好于上半年,但總生產能力較大,鋼價不會明顯上升,對鐵礦石的需求不會大幅增加,而國內外供應量在增加,由此今年鐵礦石價格還會繼續(xù)下行。
阿特拉斯公司董事總經理肯·布林斯頓表示,選擇在此時加入平臺,是因為想要參與形成透明、公正的鐵礦石價格。
王曉齊認為此時阿特拉斯加入平臺不是為了打壓價格,這是礦商、鋼廠和貿易商三方共同的追求,想通過市場真實地反映鐵礦石市場供需關系,推動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鐵礦石價格形成機制。
王曉齊說:“邀請阿特拉斯加入是個長遠考慮,引入獨立礦商可以改變中國鐵礦石供應結構,有利于進口來源多元化。”
他希望未來中國國內鐵礦石能在供應中占40%~45%,進口鐵礦石占50%~60%,三大礦商份額能從進口礦中60%的比重下降至50%,也即從目前在中國鐵礦石市場中的近40%減至25%左右。
目前,中國鐵礦石需求60%來自進口,三大礦商又在其中占60%。2011年,中國進口鐵礦石6.86億噸,同比增長10.9%,其中澳礦占43%。
中國鐵礦石現(xiàn)貨交易平臺目前有會員177家,其中境外會員38家,但礦商僅有6家。
北礦所總裁董朝賓說,中國鐵礦石進口結構不均衡,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獨立礦商少。阿特拉斯加盟有利于改變中國鐵礦石進口格局,使得供應結構更加均衡。北礦所正與一些中小礦山在接洽。
“穩(wěn)增長”為澳礦商帶來福音
據《澳洲日報》報道,世界上最大的私營船運代理商SimpsonSpenceandYoung(SSY)透露,由于巴西和印度等競爭國供應不足,澳大利亞已逐漸成為12年來中國鐵礦石進口最大的來源國,澳礦占據近半中國鐵礦石進口市場。
2012年1~4月,澳礦占中國鐵礦石進口的44%,這是2000年以來,澳大利亞占比最高的一次。
面對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市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澳大利亞礦商們有人謹慎,有人樂觀,對中國經濟前景爭議大,這將直接影響其擴產計劃。
早在今年3月20日,必和必拓董事長杰克·納瑟就向投資者表示,由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對大宗商品需求的預期更加謹慎,公司正在對巨額投資計劃進行重新評估。
但阿特拉斯中國總代表保羅·格拉森向記者表示,如果誰認為中國經濟不好,那就是不了解中國。
他認為,“十八大”之后新上任的中國領導班子將會把“穩(wěn)增長”作為經濟發(fā)展目標,這是阿特拉斯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的重要因素。
此外,前不久中國“兩廣”鋼鐵項目獲批也為澳大利亞礦商帶來了利好消息。
5月24日,中國南方沿海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和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正式獲批。“這將新形成1億至1.25億噸的吞吐能力。”格拉森說。
目前,阿特拉斯有兩個礦區(qū)在建。其位于西澳皮爾巴拉地區(qū)北部的4個鐵礦石項目因儲量上調50%,將確保該公司實現(xiàn)今年年底年產量達到1200萬噸的目標。
格拉森表示,這需要投入6.5億美元。阿特拉斯目前沒有債務,3億多美元資金已投入擴產。
格拉森說,今年阿特拉斯將向中國出口約1000萬噸鐵礦石,其中現(xiàn)貨與鋼廠長協(xié)模式各占一半,但未來將加大長協(xié)模式的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同時為新加坡環(huán)球鐵礦石交易中心(GlobalORE)會員的阿特拉斯目前在GlobalORE上還沒有交易。
肯·布林斯頓表示,加入中國鐵礦石現(xiàn)貨交易平臺后,隨著阿特拉斯產量增加,對中國長協(xié)和現(xiàn)貨的供應將有所上升。阿特拉斯預計2017年總產量將達4600萬噸。但格拉森并未透露阿特拉斯預計在中國平臺上的投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