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的鋼鐵行業明顯進入了低谷期,這是鋼鐵產業發展由量化轉向質化的必經之路;轉型之中,必然有陣痛,但更多的是潛在的機遇;鋼鐵行業的經營者們如何抓住這種機遇,是決定其后期發展的關鍵。對于中國開始普及三級以上高強度螺紋鋼計劃以來,鋼鐵行業迎來了近億噸的高端螺紋鋼全新市場;如此,又會對后期鋼價走勢造成何種影響;我們略作簡單的分析。
住建部和工信部確定,到’十二五’末期,建筑工程中高強鋼筋使用量至少要達到鋼筋總用量的65%。目前全國螺紋鋼消耗年化量為1.3~1.4億噸左右;按照要求,轉化為三級以上螺紋鋼筋的使用量大約為1億噸左右;據市場人員介紹,目前國內雖然有一部分鋼廠在生產三級以上高強鋼筋,但是因為價格相對較高問題,使用率普遍較低;當時當下游行業強制用料規定全面實施之后,必然形成全新的高端鋼材市場,這對當前低迷的鋼市而言,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再討論這潛在的億噸高強鋼筋新市場之前,我們還需了解一下,此產能肯定需要技術升級,那么國家在規劃相關產能結構升級的同時,是按照以往的新增產能報批,還是按照減量或者等量產能報批;這是最為嚴重的問題。截止到2012年,我國的鋼鐵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特別是低端產能;如果在新增高端產能的同時不能淘汰相應的落后產能,屆時我們原本超載的市場又將新增億噸供應;將不利于鋼市的健康發展,也難以幫助鋼鐵行業走出困境。
就下游行業而言,房地產行業的用料標準目前還在小范圍內做試點;短期內是無法執行下去;因為面臨縱多的現實問題;比如工程設計單位基本還是按照原有標準出的設計圖紙,不太可能因為這個還在試用的標準作出修改。
另外,目前市面上三級以上的高強鋼筋的價格高于普通的二級鋼大概100~200元不等;巨大的價差對于下游行業開發商而言是一筆巨大的成本增支;沒有哪個開發商會參照現有的設計圖紙使用貴了許多的高強鋼筋。盡管以三級以上鋼筋替換現有的二級鋼,在用量上會大大減少,總體成本有減無增;但是數十年的觀念讓開發商一時估計還難以相信,也很少有愿意嘗試的。
當然,使用高強度鋼筋能夠實現節約資源,實現環保,最后肯定是建筑行業的趨勢,但是這種理念的傳導還需要一個不短的過程;在此之前,或許這個新興的市場,還將繼續經歷冷門的日子。
對于鋼廠而言,這或許是市場倒逼鋼廠調整產能結構的一種形勢;我們應當發現,市場需求什么,企業才能生產什么,最終還是由市場決定生產;下游行業的用料標準硬性提高;限制低端鋼材的使用,必然使得原有的大量過剩的低端鋼材失去下游需求,最終消失,而由高端鋼材代替;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國家在出臺硬性規定時還留有35%的低端鋼材準用率,這或許會導致相關鋼廠在新增高端產能的同時,抱著僥幸心理保持原有低端產能不變,造成產量進一步上升,供大于求繼續制約鋼價的上漲。
總的來說,下游行業用料等級硬性提高倒閉鋼廠進行產能結構調整是必然趨勢;目前來說,對建筑類鋼市所帶來的影響卻是負面的;會加大現有低端鋼材的銷售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