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感覺明顯的是把GDP的增長目標下調至7.5%,這個是大家預期中 的,因為中國高速增長那么多年,也到了GDP逐步回落的時間窗口。”西南證券首席研究員張仕元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GDP增速的下調意味著中國很多行業,尤其是大行業再出現爆發性增長的可能性在減小,而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操作思路的轉變則變得尤為重要
七大新興產業有機會
在方正證券首席分析師湯云飛看來,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出的投資機會主要在七大新興行業,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速度可能要加快。
“報告中透露,國家將抓緊稅收方面的改革,基建方面也將加快,第一重要的目標是維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中西部的基礎建設以及東北地區的基礎建設將會加快。”湯云飛說,“我比較看好科技、金融、原材料、耐用消費品四大板塊。”
湯云飛認為,科技是七大新興產業里其比較關注的一個方面,中國本身也在加強這方面的投資。東北證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師沈正陽認為,機會比較多的是電氣設備、信息設備。因為電氣設備,無論核電、智能電網,都與這些設備有關。而且這些股票前期跌幅比較大,估值便宜,投資者可以關注下跌空間有限又有催化劑的個股。而信息設備,某種程度上是三網融合的信息產業,國家推進信息化力度還是比較大的,里面一些細分行業也可以關注。
張仕元也認為,在結構性調整過程中,戰略新興產業是“十二五”經濟轉型關鍵的內容。因此,新興產業的彈性會比較大。其中重點看好的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新能源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加大,城鎮化快速發展對能源需求將穩定地增長,中國現在的能源結構是難以滿足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盡管我們GDP增速有所下降,但是我們對能源的需求增長速度卻增加,因此能源的結構性調整還是依賴于新能源的進一步成熟、產業化的發展。
高端設備制造業尤為看好
張仕元認為高端裝備制造這塊應該是“十二五“經濟增長的亮點,這主要由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中國國家安全,包括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總體的內在需求所決定的。
“高端裝備對其他行業的需求是許多的,包括新材料、電子信息、軟件服務、零配件制造等,很多基礎的東西仍然集中在新材料里,高端裝備對其他行業的影響不比地產差,從產業經濟角度來講比地產還要強。”張仕元認為。
根據Wind數據,直接擁有高端裝備制造概念的上市公司共有45家。從近一年的漲跌幅來看,跌幅排名靠前的主要有天業通聯(002459.SZ),跌幅為52.73%;太原重工(600169.SH)的跌幅為49.04%;石油濟柴(000617.SZ)的跌幅為48.65%;中國一重(601106.SH)的跌幅為47.46%;通裕重工(300185.SZ)的跌幅為46.88%。
從市盈率來看,市盈率較低的個股包括徐工機械(000425.SZ),為8.67倍;濰柴動力(000338.SZ)為8.84倍;中聯重科(000157.SZ)為10.21倍。
傳統行業靠重組
張仕元認為,從降低GDP增速目標來看,未來中國經濟里的許多行業、很多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它們的盈利增長預期應該是平穩的、小幅增長的格局。因此對于市場的藍籌股以后不能再繼續給予高估值了,從而也減少了推高藍籌股股價的一個內在動力。因此,雖然藍籌股有投資價值,但張仕元不建議投資者在高位追藍籌股,最好等待合適的時機,采用逢低買入的策略比較穩妥。
沈正陽則認為,從長線來看,未來房地產增長空間有限,而傳統產業的機會主要在于估值修復、產業鏈整合,行業的增長空間相對有限。“傳統產業的兼并重組則是2012年主要投資機會之一,這些行業主要包括汽車、鋼鐵、造船、水泥等。這些板塊中的個股估值也相對便宜,安全系數相對較高。”
PM2.5概念適當回避
沈正陽特別指出的是,PM2.5概念的一些個股估值已經很貴,短期內上漲的空間不大,買進去未必能賺錢。這個板塊的估值可能會做大到幾十億,然而市場容量其實也就這點。“現在小股票的估值都有點高,投資者應該挑選一些既受益于流動性改善,同時估值便宜的藍籌股,小股票如果能結合發展主線會好些。”
湯云飛則認為,目前股票大局是看好的,所有行業都會漲,公用事業板塊比較穩定,爆發性不是很強,現在階段投資者要避免挑選一些彈性較差,雖然跌不動,但漲得也比較慢的個股。
張仕元認為,原材料里應該回避鋼鐵股,鋼鐵股目前還是產能過剩,因為整個需求相對平穩,鐵礦石的價格一直在高位,鋼鐵行業處于低增長期。而前期高估值的消費品也應該適當回避。他同時還提醒投資者,茅臺的在售產品降價,公司肯定會遇到成長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