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國內建筑鋼材市場行情依然以下跌為主。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陰跌之后,從2月中旬開始北京建筑鋼材市場價格在國內率先出現小幅反彈,幅度在10∼60 元之間,隨后北京建筑鋼材一直維持小幅上漲的態勢,而國內其他主導市場如上海、廣州市場依然維持跌勢,呈現南弱北強局面,北京市場在國內建筑鋼材市場中 “獨樹一幟”。
當前只有北京市場以及周邊華北市場有上漲的趨勢,而整體國內建筑鋼材市場依然呈現的是“北強南弱”的局面,后期北京市場能否持續上漲,并帶動國內建材市場走出困境,還有待觀察。下面分析一下后期市場一些因素,將使我們看清后期國內建筑鋼材市場走勢:
一是:當下持續增長的庫存成為抑制價格上漲的因素。今年春節較早,春節后國內整體庫存增長幅度不大,但經過節后兩周的時間,庫存增速加快,到目前為止,國內建筑鋼材庫存開始創歷史新高。截止到2月17日,國內建筑鋼材庫存達到1082.2萬噸,較上月同期增長55.7%,較去年同期增長13.37%,,而較去年3月10日歷史最高點的1065.44萬噸,高出16.76萬噸,創歷年的新高,后期市場庫存壓力加大,各地去庫存化任務艱巨。
二是:市場需求較往年有所減弱。房地產方面調控力度較大,自去年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加大之后,房價自去年8月之后進入了下降通道,而保障房的建設卻跟不上去,開發商迫于資金壓力以及對于后市的悲觀情緒,逐步減少了對建筑鋼材的需求。同時去年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后,使得高鐵建設速度大幅減緩。目前我國鐵路基本建設仍處于艱難恢復期,今年1月份鐵路基建投資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點。15日,鐵道部官方網站發布的2012年1月全國鐵路主要指標完成情況顯示,1月鐵路基本建設投資僅87億元,同比減少76%;固定資產投資122億元,同比下降69.6%。
三是:南方市場資金方面緊張:近日無錫某鋼材市場老板“跑路”的新聞在各大媒體網站傳開,長三角地區各大鋼材市場和銀行愈加風聲鶴唳,進一步增添了市場對資金面的擔憂。現在的影響是年前的好幾倍,建行、交行、江蘇銀行、工行等銀行,鋼貿的貸款全都停了。受“跑路”事件影響,不少真正從事鋼材貿易的人也受此牽連,如今信心危機正籠罩整個鋼材行業。另據媒體報道,上海的一些銀行已經拿出了一些對鋼貿類貸款進行風險防控的對策。原來在鋼貿企業貸款中普遍運用的聯保、互保類貸款模式,在很多銀行已經行不通了。這也是近期為什么“南弱北強”市場走勢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庫存壓力較大,而下游終端采購力度還未有明顯恢復跡象,而鋼廠打款訂貨日期漸近,本就不太寬松的資金鏈再度收緊,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商家只好競相殺價以回收部分資金。所以資金壓力更加凸顯,也將使后期市場走勢難以大幅的好轉。
北京市場近期出現小幅的上漲趨勢,對國內其它地區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短期內還是難以帶動國內整體建筑鋼材市場走出陰霾狀態。市場要整體好轉,還需要3、4月市場需求真正啟動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