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創新高端集約”六字訣,南安傾力打造“中國石材之鄉”,總結出富有特色的石材產業轉型升級經驗。近日,省經貿委發文在全省范圍推廣南安經驗。
石材走向品牌聚合集群
產業高度聚集,成為南安石材產業最明顯的產業特征。截至2011年10月份,南安石材產業創稅10.26億元,成為全國最大全球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的石材生產基地。
記者從南安市經貿局獲悉,截至目前,擁有石材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企業(行業)技術中心6個。這得益于近年來南安出臺扶持石材產業發展措施,該市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開展石材企業創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活動,并加快組建福建石材工程技術學院和國家石材建陶產品質檢中心。
轉型,橫向和縱向兼顧。南安石材逐步改變以粗加工為主的低端產業結構,橫向從單一的建筑裝飾品向裝潢裝飾精品藝術等產業延伸,縱向則充分利用石材廢料廢渣生產人造大理石石材馬賽克加氣混凝土砌塊石粉磚涂料瓷磚等新產品,開發出“花崗巖石板材加工尾料生產的大顆粒干拌通體仿古外墻磚及其生產方法”“金屬釉生產方法”等十幾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材廢料廢渣循環利用核心技術。
有限扶持資金撬動無限潛能。南安出臺多項財政獎勵激勵機制,鼓勵引導企業“創牌”,對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獎勵100萬元;對獲得國家科技獎省科技獎一等獎省專利獎特等獎的,給予獎勵50萬元等。據介紹,截至2011年10月,南安本土石材企業擁有中國全部的2枚經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石材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并擁有福建省名牌產品15件著名商標9枚,25家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生產企業。也由此成就了“買石頭,到水頭”這段業界佳話。
有限石材打造無限產業
石材資源有限,石材產業鏈如何做長做久?成為近年來擺在所有石材人面前的共性難題。或許,南安的實踐能給出一點啟發。
大力培育從石材荒料供應到建筑裝潢服務等一系列關聯產業,南安形成從礦山開采到石材加工從石材機械到工藝制造從石材裝飾到循環經濟的集群能力。以“中國石材城”為中心,相繼建成石材展覽中心石材精品中心等一大批市場配套,聚集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礦山公司生產企業貿易公司和經銷商1000多家,經營來自全球的1500多個品種。
突破石材資源瓶頸,南安石材人在全球范圍構建原材料供應和配置網絡,石材開采基地遍及印度巴西埃及西班牙等10多個國家,其中國內85%石礦山資源土耳其20%石礦山等資源掌握在南安石材企業手中。
裝備給力,拓展石材產業空間。注重扶持石材機械企業研發高檔次高技術含量的石材機械,搶占石材產業鏈上游位置,目前南安共有石材機械及石材加工輔料生產企業120多家,年交易額80多億元。產業向裝潢裝飾等高端方向延伸,康利集團的“創意裝飾石尚秀”溪石集團的“裝飾一體化”環球石材“全球石材裝飾整體解決方案”等高端理念引起行業關注。先后出臺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規劃石材行業清潔生產規范等近十項政策措施,引導石材循環經濟發展,走上產業生態化道路。
福建省經貿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安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抓手積極推動石材產業轉型升級,通過“變廢為寶變害為利,由分散到集中,從低端走向高端從普通商品走向工藝品,從國內走向國外”等突破性的做法,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競爭力日益增強,創新發展高端發展集約發展的優勢日趨凸顯,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