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北京結束的“2012中國鐵礦石會議”上,業內專家圍繞著國際鐵礦石金融化發展展開激烈討論。對于國際鐵礦石市場而言,無論是選擇期貨還是掉期,鐵礦石價格指數都是關鍵基礎。
事實上,從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家國際鐵礦石主要供應商宣布放棄年度定價,改為依據鐵礦石價格指數月度定價開始,全球鐵礦石金融化就已經具備發展的初步條件。鐵礦石指數儼然已經成為國際鐵礦石定價的基準。
瑞士信貸集團大宗商品部副總裁Phillip Killicoat指出,2006年全球鐵礦石貿易中有85%是依靠年度長協定價,15%是現貨定價;而隨著鐵礦石定價機制的改變,預計2012年將有70%的國際鐵礦石貿易將依據指數定價,25%依據現貨定價,仍有5%是年度長協定價。
由此可見,在鐵礦石金融化的進程中,指數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世界主要鐵礦石價格指數主要有普氏指數TSI指數MBIO指數。
普氏指數目前是力拓等三巨頭定價的主要參考指數,2011年1月印度商品期貨交易所正式推出鐵礦石期貨產品時,普氏指數馬上推出針對印度礦52%品位的指數,力求搶占鐵礦石金融化的灘頭陣地。
2011年8月份上市的新加坡商品期貨交易所SMX鐵礦石期貨合約,即采用MBIO指數進行結算。
TSI指數則更多將鐵礦石掉期價格作為重要參考依據。憑借其較強的金融屬性,已經進入新加坡交易所進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6月,普氏收購環球鋼訊集團之后,TSI指數正式納入了普氏旗下。
然而,正如新華社新華咨詢一部副總監楊苜在會上所言:“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鐵礦石需求占據全球總出口量的六成以上,國內指數編制機構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2011年3月12日,新華社發布第一個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新華-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隨后,2011年10月10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正式對外發布了“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
盡管國內外各界對中國發布的鐵礦石價格指數仍有疑問,但毫無疑問的是,中國的機構發布鐵礦石價格指數也是作為全球鐵礦石利益攸關方的聲音,理應成為反映全球鐵礦石實際供需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目前,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已經明確公開表示將接受任何具有標志性的獨立的鐵礦石指數作為報價基礎。
“鐵礦石是目前唯一一個沒有金融化的大宗原材料商品,在實物定價基本已經完成轉型的情況下,鐵礦石金融化或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英國金屬導報(MBIO指數制定者指數業務總監卡梅倫亨特表示。
有分析指出:鐵礦石的金融化道路似乎漸行漸近。在三大礦山將鐵礦石定價機制進一步指數化金融化后,中國鋼企是否參與鐵礦石掉期交易越來越受到關注。
事實上,不少鋼企已開啟參與鐵礦石掉期期貨交易的準備工作。河北鋼鐵(000709,股吧)集團董事長王義芳表示,到“十二五”末,河鋼將建設成為集鋼鐵資源裝備制造金融物流五大板塊于一體的鋼鐵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