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新疆都市報記者從“自治區石材行業座談會暨新疆建材工業協會石材分會年會”上了解到,2011年新疆全年可完成板材產量1450萬平方米,產值達到17.4億元,較上年度增長30%,成為新疆增長速度最快的建材產品之一,并躋身為國內石材行業的第二梯隊,還成為新疆建材業出口的主要產品。
據了解,石材是新疆的優勢礦產之一,廣泛分布于全區各地、州(市),具有品種優、規模大、地質工作潛力巨大等特征,主要集中分布在吐魯番、哈密、昌吉州、巴州、阿勒泰、阿克蘇、塔城和博州等地、州(市),目前已發現各類飾面石材礦床(點)200余處。但是過去新疆石材產業的發展并不理想,2000年時,新疆石材產量僅有80萬平方米,產業規模很小。去年,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會議精神的鼓舞下,在自治區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推動下,新疆石材工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各石材園區建設管理水平不斷加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提高,一業多園(點)、自成體系的石材產業格局初步形成,石材已成為新疆建材最具發展優勢和活力的產業之一。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全疆石材企業160余家,已形成年石材荒料開采能力50萬立方米,石板材加工能力1700萬平方米。今年1-9月全區石材行業累計完成投資額約2.3億元,板材產量9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1%;工業產值11.6億元,同比增長65%。預計2011年全年可完成板材產量1450萬平方米,產值17.4億元,較上年度增加30%。
目前,鄯善縣、哈密市、奇臺縣、和碩縣、青河縣、托里縣、福海縣、溫宿縣、博樂市等縣、市,均根據自身特點與優勢相繼出臺了發展石材的政策措施和產業發展規劃,先后設立了石材工業園區或加工區,石材產業集群效應日益顯現。近10年間,以“鄯善石材工業園區”為代表的石材加工貿易基地快速崛起,奇臺、哈密、和碩、青河、托里等地石材產業基地和烏魯木齊石材貿易、出口基地相繼形成。2005年,“鄯善石材工業園”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成為我國西部第一個省級石材工業園區,被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授予為“中國西部石材中心基地”;2011年6月,奇臺縣“閩奇石材工業園區”建成,兩園區在2010年石材工業產值占全區石材工業總產值的77%,占據了全區石材大半壁江山,已發展成為新疆石材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新疆石材產品中的中高端產品已經走向全國,并出口到國外,而隨著各地州(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加大和重點工程的陸續開工,還帶動了中端產品的市場需求。比如首府居民每天乘坐的BRT公交車站的建設中,就使用了新疆本地地出產的石材中端產品。
新疆非金屬礦工業辦公室主任田文國表示,新疆的石材業有望成為建材行業中的支柱產業。他介紹說,在中國石材協會編制的《石材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新疆礦產資源豐富,資源與開發潛力大,在區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國家向西出口的重要基地,也是東南沿海產業轉移對接選擇的主要對象”,而新疆毗鄰中亞的獨特地域優勢為石材產品的出口提供了潛力巨大的國外市場。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筑材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新疆的石材產量將達3000萬平方米,年均增長23.2%;石材加工產值達30億元,年均增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