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光伏產業近年來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未來五年將迎來黃金期。由此將帶動其上中游硅片生產、供應、服務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眾所周知,太陽能硅片被廣泛應用于光伏產業。在其生產環節,切割成型的硅片在整個產業鏈中處于核心位置,而最終成形的組件又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是價值最高的部分。由此可見,硅片是核心中的核心,是整個光伏產業的CPU。而在此產業鏈條上,分布著加工、生產、切割、組裝等數千家企業。小小的硅片,不僅是光伏發電的動力,更承載著萬億元的市場盤子。
近年來,隨著傳統能源的頻頻告急及多發的環境污染問題,使各國政府都將發展新能源提上日程,因此光伏這種清潔能源的市場需求量開始穩定增長。各地政府也開足馬力,建設光伏電站項目。據Photon International 2011年第三期世界太陽能光伏產業統計,至2011 年中國光伏市場占亞洲產量的47.8%,亞洲占全球產量的82.3% ,而2009 年為75.7%。
由此可見,中國光伏市場的規模龐大。根據isuppli的最新預計,今年太陽能全球安裝量可達2009年的兩倍左右,增長率接近100%。“但近期隨著全球主要光伏市場德國和意大利新補貼政策明朗化,下半年光伏組件需求有望反彈,三季度行業有望迎來全面復蘇。”光伏產業相關人士認為。
無獨有偶,今年8月,國內出臺了光伏上網標桿電價政策。文件明確要求:滿足2011年7月1日前審批或者12月31日前建成任一條件的光伏工程,可享受每千瓦時1.15元的補貼政策。這為提振地方政府及國際資本對中國光伏產業的信心打上了強力一針。
投資人士也表示對行業發展的看好。君盛投資負責新能源領域投資的負責人黃宇表示:“隨著多晶硅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技術提升,整體太陽能產業的成本下降速度非常快,如果太陽能產業的成本能持續下降到一個臨界點(每度電成本在0.8-1元左右),太陽能產業將不再完全依賴政策的補貼而快速發展。”
受益于此利好前景,細分領域中游的硅片切割刃料企業,預計2011年國內晶硅片切割刃料需求將達37.5萬至45萬噸。此領域內較大規模的上市公司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新大新材)2010年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主營業務全年收入約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1.08%,其中晶硅片切割刃料的銷售收入為11億元,超過公司主營收入的90%,同比增長110.04%。
而新大新材的另一主營業務廢砂漿回收也呈現后來居上態勢。廢砂漿處理業務服務于硅片切割企業,因晶硅片切割刃料在對晶硅片進行切割過程中會產生廢砂漿,而這些廢棄物如直接排放,將嚴重污染水和土地,而其回收處理將大大緩解環境壓力,并為切割企業減輕成本壓力。從目前國內晶 硅片切割的工藝來看,2011-2012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將產生廢砂漿約81萬噸及88萬噸,市場很被看好。
而近期獲得PE資本上億投資的江陰浩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江陰浩博)主營業務也是生產硅片的切割刃料及為太陽能硅片切割企業處理廢砂漿。其公司憑核心技術,已成為上游企業保利協鑫、天威新能源、賽維等行業巨頭的核心供應商,此次獲投,也是太陽能產業政策利好及節能環保優勢的體現。
技術升級加快
多晶硅行業在太陽能光伏市場發展中主導了整個產業鏈,其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行業。因此,各大硅片生產企業在拓展產能同時都加快了技術升級腳步。從硅料到平滑的硅片,中間需經多次加工,工藝復雜。但因多年發展,相關技術已經成熟。而在硅片生產上游,大型企業保利協鑫、賽維已實現技術與國際市場幾乎保持同步。
同時,為硅片生產服務的切割、刃料生產企業等也在近幾年內實現技術突破。據了解,廢砂漿處理技術核心在于分離技術,目前國內可作廢砂漿處理的企業不過幾家,多數是原來做電解液或切割砂的廠家,如新大新材、浩博科技、無錫佳宇等,行業競爭尚不激烈,利潤率相當可觀。“但因國內處理技術也是在近幾年內完成,不夠成熟,相對于太陽能行業切割砂漿廢液的處理規模而言,廢砂漿處理廠家的處理能力都比較有限,直到近兩年才開始為太陽能切割企業所接受,其技術標準也主要由委托處理廠家來確認,國內尚無相關的標準出臺。”業內人士指出。
但廢砂漿處理所帶來的生態環保效果受到廣泛好評。數據顯示,太陽能硅片切割每生產1MW的太陽能晶硅光伏組件,平均產生約40噸左右的廢砂漿,從目前技術來看,經過高質量的二次處理和回收后,40噸廢砂漿可獲得12噸回收砂(切割刃料),及16噸回收液(切割液)。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提高,廢砂漿處理技術的成熟解決了太陽能切割行業的一個心病,為太陽能切割行業避免了可能增加的潛在環保風險。
然而,如此細分的市場也面臨著競爭壓力。目前,大型的切片企業都自建廢砂漿處理廠,或選擇相關處理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單純做廢砂漿處理的企業需依托幾個較大的切片企業生存。而大中型切片企業也不會完全依賴于一家廢砂漿處理企業。“這將逐漸使行業呈現寡頭競爭態勢,畢竟使用回收產品的質量對加工成本產生的影響有可能大于采購成本的降低,如果使用不合適的回收產品,企業可能得不償失。”君盛投資黃宇表示。
多晶硅市場需求旺盛
長期以來,太陽能行業對于上游多晶硅的供應嚴重依賴,把多晶硅的價格不斷推向新高。據了解,多晶硅的價格從2000年起一路攀升,在2008年時最高達500美元/公斤。這使得多晶硅壟斷廠商的毛利率最高達70%。但近年來,因硅片加工生產技術的不斷成熟,毛利率逐漸降低。
但產業鏈全的企業可以內部消化毛利率下降帶來的問題,直接轉化為生產成本下降的優勢。據硅片生產商賽維LDK公告資料:其多晶硅生產線主要有兩條,但主要供內部生產使用,并不直接對外銷售,因此影響不大。而硅片和組件的盈利是其主要的利潤來源。據了解,其硅片的單位制造成本由此前的0.31美元降低到0.29美元;光伏組件的單位制造成本由此前的0.36美元降低到0.34美元。
盡管如此,原材料多晶硅仍被市場看好。據國際光伏咨詢公司PHOTON的報告稱:在政策利好和龐大的市場需求下,預計2010-2014年全球多晶硅市場將以16%的年均速度增長,到2014年需求量將達29萬噸。為了搶占市場先機,包括美國多晶硅大公司赫姆羅克(Hemlock)半導體集團、德國瓦克化學公司、日本德山公司在內的全球巨頭都在廣泛布局大規模的多晶硅項目。
保利協鑫作為中國較大的多晶硅和硅片供應商,也制定了多晶硅擴能計劃以應對挑戰。據公司數據:今明兩年將投資177億港元擴建多晶硅及硅片產能,并計劃到今年底使多晶硅產能達到4.6萬噸以上。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行業巨頭們大規模地布局原材料市場,可在未來競爭中占得先機。”另外,行業外企業也看好此市場,并加快了生產線建設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