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何謂多晶硅?
☆多晶硅 瘋狂的“2008”
☆擴產風潮 多晶硅價格暴跌
☆光伏企業(yè)的“喜與憂”
☆2009年,價格跌至40至45美元
☆市場回暖 價格回升
☆2010年,擁硅為王 價格升溫
☆2010年,多晶硅價格破百
☆2011年,價格跳水現新低
☆和談底線:45美元!
☆多晶硅價格或跌至$35/kg
☆多晶硅再臨“冰點”
☆遇寒流 多晶硅價格呈亂象
☆2012年,將是艱苦的一年
【序言】
太陽能光伏產業(yè)鏈從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產業(yè)鏈條從多晶硅到硅片、電池片以及電池組件再到光伏電站。多晶硅這兩年行情變化劇烈,從每噸300萬到40萬,其價格猶如坐過山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價格也是一次理性的回歸。
何謂多晶硅?
多晶硅是單質硅的一種形態(tài)。熔融的單質硅在過冷條件下凝固時,硅原子以金剛石晶格形態(tài)排列成許多晶核,如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則這些晶粒結合起來,就結晶成多晶硅。
多晶硅可作拉制單晶硅的原料,多晶硅與單晶硅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物理性質方面。例如,在力學性質、光學性質和熱學性質的各向異性方面,遠不如單晶硅明顯;在電學性質方面,多晶硅晶體的導電性也遠不如單晶硅顯著,甚至于幾乎沒有導電性。在化學活性方面,兩者的差異極小。多晶硅和單晶硅可從外觀上加以區(qū)別,但真正的鑒別須通過分析測定晶體的晶面方向、導電類型和電阻率等。
多晶硅是生產單晶硅的直接原料,是當代人工智能、自動控制、信息處理、光電轉換等半導體器件的電子信息基礎材料。被稱為“微電子大廈的基石”。
在太陽能利用上,單晶硅和多晶硅也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雖然從目前來講,要使太陽能發(fā)電具有較大的市場,被廣大的消費者接受,就必須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目前國際太陽電池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看出其發(fā)展趨勢為單晶硅、多晶硅、帶狀硅、薄膜材料(包括微晶硅基薄膜、化合物基薄膜及染料薄膜)。
多晶硅,瘋狂的“2008”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在光伏產業(yè)鏈下游需求旺盛及上游新產能釋放緩慢的雙重影響下,多晶硅現貨價格在2006年第3季度突破280美元/公斤、第4季度突破300美元/公斤、2007年上半年突破300~330美元/公斤后,2007年第3季度報價首度突破340美元,第4季度初成交價格飆升至360~370美元,到2008年初,價格突破400美元/公斤大關。2008年4月,多晶硅現貨市場傳出每公斤500 到510 美元的成交價,再創(chuàng)新高,現貨價格再度上漲。
究其原因,占全球總產能13%的美國多晶硅廠商MEMC一季度出貨量環(huán)比減少了20%,大幅降低了現貨市場的供應量保障合約客戶的供應,再加上旺盛的終端需求,使多晶硅現貨市場供應狀況更為緊張,另外美元快速貶值也對此番上漲起了一定助推作用。有關分析認為:
1、此價格為中間商銷售的現貨價格,并非多晶硅廠商的現貨銷售價。以高達500 美元/公斤的銷售價僅約20 噸左右,不能代表整個多晶硅現貨市場狀況,當時國內多晶硅廠商售價有微幅上調,但含稅價基本在400 美元/公斤以內。
2、除多晶硅供應不足以外,終端光伏市場火爆是08年以來多晶硅現貨價格上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西班牙第一期光伏補貼于當年9月份結束,相關廠商加緊備貨引發(fā)整個產業(yè)鏈供應相對緊張,光伏電池廠商為防止違約也會購買部分高價現貨硅料,旺盛的終端需求和上游供應不足共同導致多晶硅現貨價格再度上漲。
3、基于多晶硅產量的快速放大及供需的對比分析,當年有分析預計 09 年多晶硅現貨市場價格下降到全年均價250 美元左右的預期和長單成為國內多晶硅廠商重要組成部分。
4、多晶硅價格一直是行業(yè)內最熱的話題,而太陽能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導致其價格沖高到500美元/公斤。有報告顯示,近10年來太陽能電池產業(yè)的增長率是30%~40%。
擴產風潮 多晶硅價格暴跌
金融危機爆發(fā),半導體不景氣再加上太陽能需求急凍,以往大搶破頭的多晶硅身價狂瀉,從以10月每公斤仍可維持400美元的老字號廠等級多晶硅現貨價格,2008年12月一路瀉到每公斤150~175美元,創(chuàng)下近3年來的新低,單季價格腰斬,而非老字號廠等級原料倒貨力道強,每公斤更是百來美元。
放大半導體產業(yè)不景氣,多晶硅移往太陽光電產業(yè),卻又遇到太陽光電傳統淡季需求急凍及政策補助改變與金融風暴侵襲,向來貴為“黑黃金”的多晶硅當時也跟著國際石油一樣,身價狂跌。
08年12月下旬,現貨市場老字號廠產出的多晶硅價格已跌到每公斤150~175美元,相較于2008年10月報價仍可維持每公斤400美元,1季的時間價格跌幅達50%以上,若從2006年3月多晶硅現貨價飆破200美元以來一路直升,價格也創(chuàng)了近3年來現貨市場的新低價。
質量穩(wěn)定的老字號廠多晶硅現貨價直瀉,也大大影響到其它新加入者所產出的原料價格,而非老字號廠多晶硅更因質量穩(wěn)定度無法取得信任,及市場缺貨情況不再,身價暴跌更為嚴重,現貨價每公斤也跌破100美元,各類低水平報價紛紛傳出,部分來自新加入者低價銷售主要用以籌資、部分來自嚴重的庫存壓力。
多晶硅老字號廠主要為美國Hemlock、挪威REC、德國Wacker、美MEMC等,供給率達80%以上,質量穩(wěn)定度受到肯定。
光伏企業(yè)的“喜與憂”
2007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產量為3400兆瓦,中國產量將近三分之一,為1100兆瓦,但主要是以出口為主,出口市場集中在歐洲。2008年,在西班牙旺盛市場需求的帶動下,全球需求將達到5000兆瓦,同比增速為48%。因此,很多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yè)因為多晶硅不能到位而推遲交貨。
2007年多晶硅企業(yè)的利潤率約是63%,整個產業(yè)鏈中,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利潤比重達到了19%。以國際第二大多晶硅制造商瓦克化學為例,第三季度仍然受益于對多晶硅的持續(xù)高需求量,該業(yè)務部門總銷售額2.389億歐元,同比銷售額增長90%。
同時,世界主流多晶硅制造商的擴產也相當驚人。Hemlock、MEMC在2009年的擴產計劃分別是12800噸、7700噸,WACKER則是12000噸,REC的擴產計劃是9200噸。
由于多晶硅的大量擴產,以及海外市場風險加大,終端太陽能市場的不景氣,帶來了多晶硅價格的暴跌。
國內多晶硅規(guī)模生產計劃也相當龐大。據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國內企業(yè)建成、在建和計劃的多晶硅項目超過60個,2009年多晶硅產量超過1000噸的就有徐州中能、洛陽中硅和新光硅業(yè)。
多晶硅價格暴跌,讓國內光伏企業(yè)“喜憂參半”:一方面生產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但還有市場需求的減弱,又拖累了企業(yè)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