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鋼材生意太難做了。”這是在采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無論是鋼貿公司的老板,還是在市場前沿的一線銷售員,都這么感嘆道:現在的鋼材生意沒法做了,太難了!
時下不少鋼貿公司的老板似乎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鋼材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了”,那些靠做波段盈利的鋼貿商認為沒有波段,不好賺錢;價格“倒掛”,老是虧錢。
有的鋼貿公司對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情況進行盤點,半年下來基本沒有掙錢,在頭上幾個月賺的錢,被這幾個月的虧損大都被抹掉了,如果下半年沒有行情出來,那么今年就可能虧損。這些經營者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艱難”兩字。確實,時下的鋼材市場,價格漲不高,跌不深,波動太小,對靠做波動的貿易商來說,這似乎是最大的煎熬。
其實,即便行情“跌宕起伏”,一些鋼貿商也沒有賺到多少錢。應該說今年上半年出現過波段的行情,甚至跌宕起伏,但不少鋼貿商依然生意清淡,甚至被套,原因是鋼廠的漲價比市場還要來得快,價格“倒掛”,有波段也難賺錢。也許這又是今年鋼材生意艱難的一個原因吧。是啊,生意難做,難在哪里?難在缺乏需求,難在資金緊缺,難在價格“倒掛”,難在心態搞壞,……。
進入7月份,國內鋼市仍在疲軟、低迷中運行,一些商家思漲心切,試探性拉升價格,然而收效甚微,需求不給力,客戶不領情,市場不認可,人為拉漲也“白搭”,不少在前沿的一線銷售員照樣吃“白板”。這些經營者感到7月的鋼市難見好行情,生意仍然不好做呀。
面對這種種艱難,有一位鋼貿商將自己的切身感受撰寫一首詞,叫《沁園春•鐵》,這首詞是樣寫道:
鋼市風光,千戶割肉,萬家血飄。
望長城內外,全為螺線。
大河上下,皆是熱卷。
億噸庫存,零噸消耗,貨與天公試比高。
須夜里,看鋼商表情,格外風騷。
市場如此多嬌,引無數淫雄競折腰。
惜萬千散戶,皆為塵土。
協議大戶,全做羊羔。
一代莊主,唐武沙首,只將鋼價抬新高。
俱往矣,嘆錢途渺渺,還望明朝。
這首《沁園春•鐵》,折射出當今鋼貿商的心態,也道出了如今鋼貿商經營的艱險和艱苦。
然而,生意難做也得做,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愿做“羊羔”,不甘“競折腰”的鋼貿商面對鋼市的艱難險阻、重重風險,迎難而上,另辟蹊徑,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這些鋼貿商不在零售市場一棵樹上吊死,而是開辟終端銷售,鞏固終端渠道,把鋼材直銷給下游終端用戶;有的鋼貿商把銷售目標鎖定的重大建設工程,市場定位在建設工程上,圍繞工程轉,工程需要什么鋼材,就經營什么鋼材,一切以工程需求為經營的重點,價格采取事前雙鎖定,從而規避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有的鋼材貿易企業在鋼市持續低迷、價格處于震蕩下行通道的環境下,在優化庫存結構上做文章,降成增效。諸如,不盲目囤貨,減少庫存積壓,快進快出,薄利多銷,加快資金周轉速度,緩解資金壓力。這些鋼貿公司的經營決策者們深知,“錢”是企業的“血液”,亦是市場的“血液”,“錢”不能正常流動,企業就難以運轉,市場也就失去生機。因此,即便因價格的“倒掛”而虧損,忍痛割受,虧本經營,也要確保資金的流動,為了明天的不虧、少虧,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做生意總是有虧有盈,哪有筆筆生意都賺錢的!”這些經營者面對盈虧,十分坦然,不指望當常勝將軍。其實,在如今跌宕起伏、充滿競爭的鋼市中,也不可能有什么“常勝將軍”。這些鋼貿商以淡定、平和的心態,決戰沙場,贏得商機,這也是一種經營理念更新,化難為易,化險為夷。
生意難做也得做,年年做得還不錯。但愿鋼貿商渡過眼下的“陣痛期”,希望的曙光就在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