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海關統計,2011年1~4月,經廣東口岸進口金屬加工機床8325臺,比去年同期增加28.8%,價值6億美元,增長17%,進口平均價格為每臺7.2萬美元,下跌9.2%。
自2009年12月以來,經廣東口岸進口機床連續17個月保持同比增長,今年2月受春節效應影響有所回落,當月進口1284臺,增加9.6%;3月和4月進口量明顯回升,分別為2590臺和2400臺,分別增加16.5%和14.7%。
零關稅助力下,臺灣成為最大的進口來源地。目前臺灣地區出口中國大陸的早收清單中,機械產品共計107項,其中包括數值控制臥式車床、數值控制平面磨床、研磨機床等17項,機床相關機械零部件含鍛壓或沖壓工具、工件夾具、滾針軸承等計37項,合計54項。臺灣地區機器公會理事長徐秀滄4月11日表示,2011年臺灣地區機床出口金額有望突破40億美元,可望首度超過意大利,成為全球第三大機床出口地區。根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安排,從今年1月1日起部分產品開始減征關稅,并在今后兩年內分三步實現零關稅,零關稅助力下的臺灣機床進口將持續增加。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4月,經廣東口岸自臺灣進口機床4651臺,大幅增加1.5倍,占55.9%;均價每臺2.9萬美元,下跌28.7%。同期,自日本進口機床1671臺,減少46.2%,均價每臺18.3萬美元,大幅上漲82.4%。自歐盟進口1279臺,增加75%,均價每臺5.8萬美元,下跌7.1%,其中自德國進口989臺,占同期自歐盟進口總量的77.3%。
據悉,目前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占主導地位。今年1~4月,經廣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機床5054臺,增加25.4%,占同期進口總量的60.7%;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2007臺,去年同期僅為4臺,占24.1%。此外,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品方式進口1135臺,減少49.4%,占13.6%。
外商投資企業由于生產產品相對高端等因素,一直是進口機床的絕對主力,為機床進口提供穩定的基礎。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4月,外商投資企業經廣東口岸進口機床5576臺,增加21.1%,占67%,且進口均價明顯高于私營企業。同期,私營企業進口1855臺,增加46.1%,占22.3%;均價每臺4.9萬美元,上漲17.3%。
國內需求良好,為機床進口提供穩定的基礎。金融危機后我國經濟繼續向好,國內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對生產設備仍大量需求,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進口機床在消費中占比為3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9%,環比雖回落0.5個百分點,但仍維持良好水平,有利于對機床產品保持穩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