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受強震與海嘯重創影響,3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創史上最大跌幅,推升市場對日本經濟再度陷入衰退的預期。有經濟學家預測,日本二季度GDP可能出現萎縮。
就此來看,日本如果要快速恢復增長,日本五金產業選擇一個合適的轉移戰場是當務之急,那么縱觀全球五金產業鏈,何處才是日本五金產業應該落腳的最終地點呢?
小編綜合搜羅了全國各大五金產業地帶的特征和發展形勢,特此分析:
歐洲--俄羅斯
俄羅斯工業以機械、鋼鐵、冶金、能源及重化工業為主,基礎比較雄厚,特別是鋼鐵工業在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俄羅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鋼鐵工業得到了全面復蘇,甚至出現了部分鋼鐵產品貨源短缺,從而導致供不應求的局面。
以緊固件為例,俄羅斯有穩固的緊固件發展產業地帶,五金企業商圈都表示,俄羅斯緊固件展總能匯聚國際著名的緊固件產品、設備制造商和批發商,展出各種最新的緊固件產品,包括加工設備、專用模具、檢測儀器等,代表緊固件行業的技術走向和流行趨勢,所以一直得到眾多采購商的熱烈支持,并且成交率非常樂觀。
我國的緊固件產品頻頻遭遇貿易摩擦,在緊固件發展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我們就將戰略場地瞄向了歐洲,所以日本五金產業如果要在震后恢復生產,促進經濟發展,就可以嘗試像歐洲轉戰。
東南亞--泰國
日本大地震對于全球五金鏈的沖擊力度是有目共睹的,東南亞地區就因為日本地震造成的零部件罷工和物流“短路”等問題大受打擊。
豐田汽車泰國公司從14日開始取消生產線加班。每日產能縮減10%,一周減產約2000輛。由于尚不確定來自日本的鋼板及鍛造品等零部件能否按期到貨,生產線不得不縮短工作時間。看來,汽車生產在泰國經濟中遭受了巨大打擊。
在越南制造業中占據最大出口份額的佳能越南公司也開始討論從日本以外的地區進口零部件,其主力產品噴墨式打印機的零部件庫存尚可支撐一周,之后情況如何就無法預測了。
東南亞向來是日本的主要五金出口國,地震重創日本的同時,東南亞也“大受內傷”,由此分析,東南亞并非是日本五金轉戰場地的最佳選擇。
南美--巴西
南美的代表國家巴西,其資源豐富,成為南美電子生產基地的潛質,日本如果能與南非巴西“合作”,將資源和技術實力建立一個互補關系,對日資半導體企業再次步入成長軌道目前來看有極大幫助。
眾所周知,巴西有多達1億9000萬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目前已經超過同為金磚四國(BRICs)的印度,預計今后將在抑制通貨膨脹的同時,實現穩定的經濟成長(2009年已經擺脫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西從鐵礦石到鈾資源都非常豐富,如石油自給率2006年達到了100%。
這些都是五金產業不可或缺的原料,機電在線筆者建議,南美是日本可以好好考慮的五金產業轉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