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鐵路將安排基本建設投資7000億元,其中,高速鐵路當然是重頭戲之一。對于國內的高鐵產業配套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場盛宴。
根據鐵道部的數據,高鐵總投資的構成為:基建部分占40%至60%(包含橋梁、隧道和車站建設、鋪軌等);動車采購占10%至15%(包括整車、車軸、緊固件、控制器件等零部件);其余部分占比為25%至40%(包括通信、信號及信息工程、電力及電力牽引供電等)。未來,動車車輛制造企業,動車配件制造企業,將明顯受益于高速車輛的采購。據測算,2010年全國鐵路投資1000億元,用于采購高速列車等機車車輛裝備,最高可對相關產業產生1萬億元的拉動效應。
東方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周鳳武認為,從2008年開始的鐵路大投資,2011年開始將全面步入收獲期,高鐵動車組采購將進入高峰期。
1月12日,晉億實業(601002.SH)副總經理涂志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高鐵生產所需的扣件、緊固件已實現100%國產,并且有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國內25%的高鐵扣件,均由其供應。
“主要還是得提前布局,抓住國家拉動內需的機會。”涂志清對記者稱,早在2007年上市之初,晉億實業就開始瞄準國內高鐵市場。“當然,我們也有基礎,曾是青藏鐵路緊固件唯一中標單位。”
不過,在整機領域基本完成進口替代的情況下,高鐵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創新,卻仍是多數國內企業的短板。在所謂的“高端配套設備”領域,中國廠商仍需奮力追趕高鐵步伐。而與此同時,它們將直面國際供應商的競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專家對記者指出:“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內企業的裝備能力確實技不如人,另一方面,鐵道部等也有些進口依賴的傾向,當然,這主要是出于安全、可靠的選擇。”
這位專家對記者表示,高鐵運行所需的關鍵零部件,如車輪、車軸、軸承,目前都尚未國產化。其中,時速超過160公里的動車組所用軸承,目前我國還需100%進口。
這給了外資更多的機會。此前,阿爾斯通和中國鐵道部剛剛簽署了一份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既有動車組和電力機車的合作基礎上,拓展新合作,包括城際車輛、高速列車、機車等車輛以及城際列車、高鐵信號系統的合作。
由于高鐵車輪為易耗品,平均壽命僅2.5年,隨著我國高鐵項目的陸續上馬,高鐵車輪國產化,將是國內企業持續追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