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座舊民房、兩個工人、三個銷售人員,這就是福建萬龍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事業草創時的全部家當。
1995年,四年過去了,福建萬龍公司已初具規模,員工接近百人,年產值超千萬。
1998年,公司組建萬龍石業有限公司,生產超薄石材及復合石材,開創石材業新的高端領域,拓寬石材待業的應用領域。
2001年,公司創業十周年之際,萬龍金剛石成立外貿中心,開始向世界市場邁進。2003年,萬龍石業與美國SPI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復合石材和超薄石材產品開拓美國市場奠定了基礎。
2005年,萬龍公司升級為萬龍集團投資有限公司,2006年集團投資控股了兢業機械有限公司,并更名為萬龍石材機械有限公司。同年,萬龍研發的外墻干掛超薄石板材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2007年公司應全國石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國家建材工業石材質檢中心之邀起草了“超薄天然石材復合板”的國家行業標準。
2008年,萬龍公司投入巨資成立實驗室。同年,萬龍研發的“一種新型刀頭”,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技術,并在第六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獲得中國發明協會頒發的金獎。
2009年,公司連續第六次被評為“石材工具十強企業”。
福建萬龍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郭鎮義董事長
福建萬龍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黃瑩祥副總經理
17年彈指一揮,17年艱苦創業,在董事長郭鎮義的帶領下,福建萬龍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完成了從彈丸小廠到國際型、創新型企業的華麗轉身。是什么使萬龍集團在發展壯大的大道上越走越寬、越走越快?是公司領導的高瞻遠矚?是企業員工上下的眾志成城?是抓住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方興未艾的大好機遇還是歸功于萬龍集團獨特的發展思路?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海峽兩岸超硬材料技術發展論壇召開之際,中國超硬材料網記者有幸專訪了前來參會的福建萬龍金剛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瑩祥,暢談萬龍發展的點點滴滴,從中去探尋福建萬龍飛速崛起真正秘密。
福建萬龍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黃瑩祥副總經理(左一)與中國超硬材料網市場部石超總監(左二)合影
中國超硬材料網記者(以下簡稱記者):黃總你好!福建萬龍現已成為福建省最大的金剛石工具生產企業,產品遠銷歐美,這與公司一直以來的發展定位是不是有很大的關系?
黃瑩祥總經理(以下簡稱黃總):是的,萬龍金剛石工具公司一直致力于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金剛石工具行業的領先者,成為金剛石工具的專業提供商,產生涵蓋了礦山開采、石材切割、鉆進、打磨和拋光全系列工具。集團公司依托金剛石工具核心業務和渠道資源,發揮企業的技術專長和技術專利,發展石材機械和超薄、復合石材的加工制造,完善各類配套,滿足客戶需要,打造以金剛石工具為主體、石材機械和超薄石材加工為兩翼的高科技集團公司。目前集團已經成為集研發、制造、銷售、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國際性科技專業公司,成為金剛石工具行業的佼佼者。
記者:有人認為,科技創新決定著企業的未來,企業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發新產品;也有人認為科研對于企業來說,往往是一個投入大、見效慢的長效機制,不如租買技術、貼牌生產簡單時效,黃總對此有什么看法,萬龍公司在科技創新上是如何做的?
黃總:集團公司一直秉持技術是企業的核心,人才是企業的保障,創新才能發展的理念。公司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一批專業對口的知名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高校設置萬龍獎學金,贊助與企業產品有關、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研究項目,定向委托高校培養公司需要的技術人才,同時也積極引進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新材料和新技術,與學科項目團隊一道消化吸收新材料和新技術工藝,并使之市場化和規模化。公司還斥巨資購買專業的測試設備和儀器,設立具有行業領先的實驗室,確保產品質量的控制,確保新材料和新技術試驗得以順利開展。公司每年從合肥工業大學、燕山大學等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國家重點學科院校引進研發人才充實研發和技術隊伍,目前已經形成由應用技術人員到研發工程師組成的塔形結構。公司非常重視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自2009年開始,在實現辦公信息化后,就與上海同濟大學合作開發專屬企業所有、適合本行業的專有ERP項目。董事長本人也把很多精力投入到產品開發和技術革新上,確保公司在技術上始終領先同行。
記者:俗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才往往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請問福建萬龍的用人理念和企業文化是什么?
黃總:公司在技術第一、協作創新、尊重個人、利益共享的核心價值觀基礎上,努力打造引的來、留的住、能發揮、有回報的企業文化平臺。公司為核心技術科研人員和核心管理人員提供高于行業水平的福利和待遇,給他們充分授權,給他們不斷培訓充電,為他們提供可發揮的空間和晉升的通道,把他們的個人成就與企業發展捆綁在一起。企業還為普通員工提供高于同行的福利和待遇,注重生活和生產環境的改造,為他們提供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公司還建有圖書室和籃球場,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讓他們有家的感覺。企業文化的建設,保證了人才的穩定,進而保證了企業穩健的發展。公司在董事長郭鎮義的領導下,還積極投身社會慈善事業,先后累計捐助慈善事業達1500萬元,每年定向捐助數十位貧困大學生,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夢想。公司的社會慈善活動,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贊許,也吸引了一批有志之士加入萬龍團隊。
記者:面對最近一段時間來勢洶洶的低碳風暴和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產業升級,節能減排”的決心,萬龍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應對,有沒有一些可供業界參考的經驗?
黃總:產品創新和技術革新始終貫穿在萬龍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公司投資開發并推廣使用樹脂材料的新型磨料,就是為了替代污染大、效能低的菱苦土磨料,減少客戶在加工石材過程中的污染,提高客戶在加工石材過程中的能源利用。公司引進冷壓設備,淘汰高耗能設備,對生產工藝進行革新,就是為了降低電能的消耗,最大地發揮能源的效能。公司還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員研發節電設備,以及水循環設備,盡可能地減少水電資源的損耗。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也明確提出:今后5年,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今后公司將繼續圍繞國家的發展戰略,不斷進行產業調整和產品升級,為國家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貢獻。
記者:2010年,是中國超硬材料產業迅速復蘇和快速發展的一年,值此大好形勢,黃總有何想法,萬龍公司的未來規劃藍圖是什么?
黃總:萬龍公司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經歷十七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金剛石工具行業的佼佼者。2010年,集團公司與國內知名戰略咨詢公司合作,確定了企業的使命和遠景,確定了實現遠景的路徑和方法,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以及核心能力培養的方法與時間。今后三年,公司的銷售收入將翻一番,將圍繞國家經濟戰略的調整,逐步擴大產品在陶瓷、建筑和工業等領域的應用,公司將不斷強化研發團隊,培養市場的管理能力,打造適合人才發揮的文化平臺,成為金剛石工具行業的領先者。
記者:作為在金剛石工具領域辛勤耕耘的一員,黃總對行業的發展有什么建議和意見?
黃總:十七屆五中全會傳遞出要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今后五年,中國的消費在GDP的比重將不斷提高,消費的增加,必然帶動建筑材料行業的發展,這給金剛石工具行業帶來了又一個發展機遇。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金剛石工具的出口也將逐步擴大。未來5年,金剛石工具行業將進入又一個高增長的發展階段。當然,持續走高的原材料價格,不斷提高的人力成本,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升值壓力,給行業的發展也帶來不小的挑戰。目前金剛石工具行業還處在高度分散的狀態,集中度不高,競爭比較無序,資源浪費過大,市場競爭的手法單一,就是拼價格。未來行業將會出現以下幾個趨勢:行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金剛石工具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價格將持續走低,行業利潤將持續下滑;生產自動化成為趨勢,成本控制成為競爭的利器。金剛石工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有可持續發展的專業技術人員和不同專業知識背景的復合型科研人才來不斷推動和革新,而目前大學培養的科研技術人才與企業的需要不太接軌,期望大學研究院能加強與企業的戰略合作,了解企業的需求,培養行業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同時期望行業能不斷淘汰高耗能的產品,倡導推廣節能環保產品的使用。我相信,金剛石工具行業的發展,符合國家戰略需要,一定能為國家戰略調整和產業升級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