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者跟隨劉俊生總經理從奉化市區前往精宏公司十多分鐘的車程中,劉總的手機三次響起了清脆的鈴聲,而對方全都是精宏的客商,或詢盤問價,或打聽物流進度,亦或商討產品技術參數……而這僅是劉俊生總經理忙碌的日常工作的一個小小縮影,這也反映了精宏當下生產經營形勢大好,這一序幕也讓中國超硬材料網記者更加迫切的想了解寧波市精宏超硬工具有限公司到底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寧波市精宏超硬工具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俊生
十年創業路 苦盡甘終來
寧波市精宏超硬工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前身為奉化市精進超硬工具廠,是一家集金剛石工具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生產廠家,廠區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年總產值5000多萬。談起精宏超硬就不得不說其創始人劉俊生。
劉俊生,湖南衡陽人,1991年畢業于鄭州機械專科學校(河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前身)磨料磨具制造專業。畢業之后的劉俊生在一家國有企業參加工作,穩定安逸的生活在他看來相當的乏味無趣。二十出頭的青年俊才通常懷有夢想、志向遠大,劉俊生同樣如此,恰逢上世紀90年底在全國掀起的“下海潮”,在國企工作一年多時間的他于1993年成為同班中第一個下海的同學,而初次創業并不順利,隨后又回歸體制,但下海的經歷讓劉俊生感受到在國企呆不習慣,并選擇再次下海。第二次下海時,他自己搞了一個金剛石制品專利,當時有人出高價要買斷專利被他委婉拒絕,以他的想法來說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點價值。終于在老家湖南辦起了屬于自己的企業,然而由于是第一次辦企業,缺乏經驗,第二次創業也失敗了。兩次失敗的創業經歷,并沒有擊垮他堅韌的意志,反而是越挫越勇,2000年,第二次創業失敗后的劉俊生再次選擇外出打拼,這次他選擇了寧波,在寧波三年的社會體驗與洗禮讓他成長了許多、也更加成熟。2003年10月,奉化市精進金剛石工具廠正式成立,這次創業,劉俊生在公司發展理念、產品定位、工藝技術、質量管控、人才培養、市場開發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全方位的現代化企業發展規劃。
十年磨一劍,利劍破蒼穹。這次他成功了,經過短短幾年的高速發展,精宏的電鍍金剛石制品自成一派,公司產品主要有金剛石套孔鉆、金剛石套瓦刀、金剛石磁材成型磨輪、金剛石光學磨邊輪、 金剛石光學磨頭五大系列上千個品種,廣泛應用于磁性材料、光學玻璃、陶瓷、石材、 機械加工制造等領域,并以穩定可靠的品質,極高的性價比,行銷全國各地。特別在磁性材料加工行業,與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及上市公司均有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市場占有率70%以上。
市場需細分 術業當專攻
金剛石砂輪按生產工藝可分為燒結式金剛石砂輪(樹脂結合劑金剛石砂輪,陶瓷結合劑金剛石砂輪,金屬結合劑金剛石砂輪)、電鍍金剛石砂輪、釬焊金剛石砂輪。當記者問到精宏為何定位選擇電鍍金剛石制品時,劉總講到:一些產品對外形輪廓要求比較高而且形狀復雜,這樣就要求加工它們的金剛石砂輪鋒利、耐用、不變形,電鍍金剛石砂輪相比燒結金剛石砂輪鋒利度及形狀保證性更好,也可以說電鍍制品是對燒結制品的一個補充,通常用在這些領域的金剛石砂輪批量不是特別大,而電鍍金剛石砂輪工藝較為簡單、投入相對較少的特點決定了用它最合適,同時電鍍制品具有更高的切(磨削)加工效率。
作為在國內磁性材料加工領域特別是在稀土永磁加工領域生產規模最大的電鍍金剛石工具供應商,劉總講到,“術業有專攻,產品做的面太多了不好。”精宏在磁性材料和稀土永磁兩大應用領域的優勢也恰恰是因為在他這兩個方面做足了功課,集全廠之力做了極致考究。在技術層面比如鍍前處理工藝編排,鍍層金屬的選擇及鍍層厚度的控制,金剛石磨料的選擇等劉總都有著獨到的見解。
生產車間一角
檢測室
在訪談中,劉總給人的印象是為人低調、謙遜、務實,當記者問及他在行業中能堅持二十多年的原因時,劉總一句“腦筋死”讓記者包括他自己都哈哈大笑。記者從劉總堅毅的目光和這句樸實的話語中能看到也能感受到的是他對電鍍金剛石制品的專注與執著,也體現了深埋在他骨子里的的工匠精神,一定要把電鍍金剛石制品做好、做精、做專。精宏的“精進”品牌更直觀的體現出了他對產品“精益求精、不斷進取、不斷創新”的追求。
行業在發展 創新無止境
時下,環保、用工難是行業企業不可避免的話題。環保過關是一個企業能夠生存發展的根本,企業有人可用、能用好人又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對原有生產設備進行升級改造,以機器替人,是實現綠色生產、提高自動化水平、提升生產效率、進而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是解決環保、用工難的有力措施。劉總談到:“以往談一家企業規模有多大,員工人數是重要參考指標之一,現在是自動化、智能化時代,以員工人數衡量一家企業的實力已不太準確,雖說目前國內一直在提倡智能化,從半自動走到全自動是一個坎,邁進智能化還有一段距離,但這一大步路是一定要走的。”在這方面,精宏公司不遺余力的做了大量的工作,記者在生產車間的二樓看到了13條全自動金剛石鍍砂生產線,該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近三百萬元,年產電鍍金剛石工具200萬件。鍍砂生產線真正做了無人作業,僅需安排人員在總控制室按下按鈕即可實現全線操作。該生產線采用全封閉的自動化鍍砂流水線,廢氣采用頂吸+側吸的方式收集,生產廢水采用雨污分流、廢污分流的分類分級處理方式,有效的解決了電鍍制品生產的環保問題。對于兩年后的工廠搬遷,劉總擲地有聲的講到:包括機加工也想搞自動化,新廠一定要做!
近年來,無論是民用還是工業領域材料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明顯加快,這也給電鍍金剛石制品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行之間激烈的市場競爭也為企業的生存帶來了挑戰。企業如何能夠適應市場的發展,如何能夠經受競爭的考驗,如何能在社會變革中更好的走下去,牽動著每一個有進取心的企業家的每一根神經。創新是根本,精宏面對千余家客戶的不同需求,個性化定制生產,在原材料選取和工藝調整上已經、正在、還將進行不同的嘗試,以期和用戶的加工材質能夠最佳匹配。立足當前,放眼未來。訪談中,劉總以遠見卓識給記者上了一堂生動精彩的電鍍金剛石制品在5G技術和新能源汽車領域應用的專業課程。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精宏未來的發展方向,尋找著未來的市場切入點,探索著未來的產品定位,以期讓精宏走的更遠,走的更好!
談綠色制造,講智能工廠,也許我們會覺得空洞,然細察當前超硬材料行業,不乏有識之士,這些實業家們在默默無聞、腳踏實地的干實事,從點點滴滴的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做起。其實他們于無聲處已走上了綠色智能制造之路,我們為這些企業家點贊,為這些企業點贊,為精宏超硬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