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中世紀騎士時代,亞瑟王手下的最高等的騎士因為用圓桌開會而得名“圓桌騎士”,從此 ,“圓桌會議”也就成了人人平等的代名詞。昨日下午,洛江區行政服務中心大樓的會議室里人頭攢動,一場聽證會要在此舉行。這是一場由泉州市城鄉規劃局有關人員主持,萬榮公寓的業主們和開在自己家門口的眾志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志公司)出席的“圓桌會議”。
居民叫苦 住進新房粉塵多噪音大
位于洛江區萬安街道萬榮路的萬榮公寓于2003年左右交房,剛住進去沒多久,在中學教書的謝飛龍老師和鄰居們就發現,公寓的三棟住宅樓共200多戶業主的家里都特別臟。“地板、桌子經常都蒙著一層灰黑色的塵土,只要窗戶打開,基本上每天都得洗地板,洗出來的水黑乎乎的”,時間一長,業主們找到了原因——和萬榮公寓一墻之隔的眾志公司生產的磨具飄出來的粉塵是罪魁禍首。
“除了粉塵之外,工廠里的機器轟鳴聲也讓人受不了”,在一業主家做保姆的朱阿姨說,雇主孩子的嬰兒房朝北,對著眾志公司的廠房,哄得好好的孩子只要一放到床上就啼哭不止。從2004年開始,業主們就開始為自己的居住安寧奔走。后來聽說這廠房要搬業主們松了口氣。
然而,2008年,B棟北面的空地上,眾志公司又建了新廠房。2009年,在業主們的不懈努力下,眾志公司加蓋了防噪音的鐵皮房、在煙囪里安裝離心器和過濾網,可是這樣的措施治標不治本。
今年11月,小區門口貼出了一張行政許可告知書,告訴業主,眾志公司的地塊由工業用地調整為科研設計用地,與此有利害關系的萬榮公寓業主,有權于5日內申請召開聽證會。
現場見聞
業主廠方“華山論劍”
部門:用地轉換符合規劃
聽證會由泉州市城鄉規劃局相關人員主持并記錄。聽證會首先由洛江區城鄉規劃局工作人員介紹相關情況,眾志公司的變更用地申請于今年11月份通過,這也符合規劃局對萬安街道的規劃,變更結果于11月17日在眾志公司和萬榮公寓等地方進行了公示。
業主:憑什么改變用地
“眾志公司生產磨具時的金屬粉塵幾年來讓我們朝北的陽臺形同虛設”,謝老師表示,這次聽證會就是為了維護200多戶業主的生命健康權。“生產磨具的公司怎么會是科研設計用地呢?”業主林尊民說,雖然公司在部門干預下有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但是業主的家里噪聲依然,粉塵依舊。
廠方:廠房要搬但得等兩年
眾志公司技術開發部的李經理回應:“我們的生產廠房確實要搬,不過還需要兩年。”公司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拿出了幾張規劃圖告訴業主們,他們的確在轉變這處廠房的用途,位于河市鎮境內的80畝新廠房目前已經開工,大約在2012年能夠建成搬遷,“我們有兩個計劃,或者是將萬榮路的舊廠房改建成產品研發部和展示廳,或者將這里變成商住房用地”。
討論:廠房能否早點搬?
業主們聽到確切的搬遷時間,雖說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仍然不滿意:“我們難道還要忍受兩年的粉塵和噪聲污染?”“本來這里有兩家工廠,油漆廠已于去年搬遷了,為什么你的公司廠房不能早點走?”“我們需要好的環境,在廠房沒建成的兩年里,誰來維護業主的權利?”
廠方代表似乎也有難處:“眾志公司1993年就在這里,廠房年齡比小區要大得多,誰也沒想到后來的規劃改變呀。”
總結:搬遷時間有分歧
近兩個小時的聽證會里,雙方代表“華山論劍”,主持人穿針引線,偶有“火花”出現的“圓桌會議”代表們也始終克制著情緒。討論的尾聲,業主的要求漸漸明晰,廠方代表也表示理解:“其實我們的觀點是一致的,就是把生產廠房搬出居民區。”
謝老師代表業主們進行了總結性陳詞:搬遷廠房、明確地塊今后屬性。
結尾:希望結果雙方滿意
按照聽證程序,泉州市城鄉規劃局將會議記錄交給雙方查看,業主們進行補充性建議,工作人員介紹,將帶著大伙兒的討論結果呈交給有關部門,希望能有個令雙方滿意的結果,“聽證會的目的就是傾聽雙方意見,力求最終解決問題”。據介紹,《行政許可法》頒布后,行政審批方面的聽證會也漸漸多起來了。
實地探訪 居民常年不敢開窗戶
聽證會之后,記者和業主們來到萬榮公寓,公寓大門左側的圍墻上立著一塊長長的鐵皮防護欄,小區業委會主任彭先生告訴記者,這塊鐵皮防護欄是去年裝起來的,為的是防止噪音,據李經理介紹,除了鐵皮護欄,他們在機組里加裝了防噪聲阻尼,不過走在B棟3樓的樓道里,記者手里的分貝測試儀還是測到了最高79分貝的噪聲,而同時間在公寓門的馬路上,噪音最高不過75分貝。
公寓:
工人走的樓梯特別黑
“算上11月19日進行的申請聽證會會議,這是我們和眾志公司的第二次面對面”,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杜女士告訴記者。C棟與眾志公司主廠房相對的401住戶李女士家的地板和陽臺,都有一層灰黑色粉塵,“昨晚上剛拖地板,到下午又臟了”,米黃色的地板磚經歷7年的粉塵侵襲,顏色有些灰暗。
而B棟4樓儲先生和其他業主一樣,都不敢開窗戶,“只有風不大的時候,才偶爾開南面的窗戶透透氣”。B棟另一個單元的5樓住著眾志公司員工,他們每天來回踩的樓梯和其他單元相比,多了很多黑乎乎的粉塵。“常年不敢開窗戶,粉塵大、噪音響,我家朝北的兩個房間最后變成了儲藏間”,儲先生說。而在業主的指引下,記者在鐵皮護欄旁邊發現了一綠一白兩根煙囪,大伙兒說,白天這煙囪冒的煙可真多,“小區里的黑色轎車兩天不開就蒙上了一層灰”。
眾志公司:
樹煙囪的地方是倉庫?
眾志公司廠房左右兩邊是主要用作商業用途的漢唐商城和已經入住的萬榮公寓,后面還有正在建設中的大江盛世住宅區。記者剛進入公司的大門,就被保安喊住了,沒能往前走,目之所及,除了緊鄰著萬榮公寓的一邊圍墻有一間板房,另一側也有一間更長的板房。正值下班時間,廠區里沒什么人,但仍可聽見機器的轟鳴聲。
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萬榮公寓一側的板房是倉庫。當記者詢問為什么倉庫上面還有一根煙囪時,該人員沒有回答,只說有問題可以和下午開聽證會的李經理等人聯系,“不過他現在不在”。
小區旁的工廠該不該搬走?
昨日,洛江區行政服務中心舉行聽證會,萬榮公寓的業主與廠方代表展開激烈辯論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12月11日訊(本網記者 李秋云 本報記者 黃謹 文/圖)“我認為,居民生活區旁的工廠,對我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應盡快搬走!”
“在小區存在之前,我們公司就已經在這里了,擾民也不是我們愿意的。況且我們也確定要搬走了,需要的只是一段時間。”
昨日下午3點,一場特別的聽證會在洛江區行政服務中心舉行。洛江萬榮公寓近20名業主和眾志金剛石公司的代表,以及城鄉規劃局的工作人員坐在一起,就眾志金剛石公司的搬遷及土地用途變更進行聽證。聽證會上,業主和公司代表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聽證由頭】
隔壁工廠擾民 小區業主申請聽證
眾志金剛石公司建成于1993年,而萬榮公寓和該公司僅一墻之隔。
“我們小區是2003年交房的,當時要不是聽說旁邊的工廠會搬走,我們才不會買這房子!”一位業主告訴記者,自從他搬進小區后,發現隔壁工廠的生產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最主要的是噪音和粉塵污染。
不少業主稱,自家朝工廠那一邊的窗戶常年都不敢打開。即便如此,屋里還是經常粉塵彌漫;車間生產時發出的噪音也吵得孩子們不能安心學習,業主們苦不堪言。多年來,讓工廠早點遷離成了業主們最大的期盼。
上月17日,小區大門內出現了一張由泉州市城鄉規劃局出示的“行政許可告知書”。告知書上寫道:“經眾志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的申請,擬同意該公司工業用地調整為科研設計用地,重新下達用地規劃設計條件,并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不是說工廠要搬走了嗎,現在變成科研設計用地,萬一還是有污染,怎么辦?”看到告知書后,大家都憂心忡忡。兩天后,近20名熱心業主,聯名向泉州市城鄉規劃局申請召開聽證會。
工廠何時搬走? 原工地作何用途?
昨天下午,主持人宣讀完聽證會規則后,萬榮公寓的業主和眾志金剛石公司的代表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按照現在的規劃,既然這里是居民生活區,就不該有工廠!這么多年來,我們受到粉塵和噪音的困擾,是其他人無法想象的!”一位姓謝的業主表示,工廠的存在對居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說到噪音和粉塵,不少業主的情緒都很激動,紛紛述說自己的遭遇。
“我們工廠是1993年建的,當時這一片都是工業區,后來隨著城市規劃的變化,才有了小區。”眾志金剛石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負責人李先生說,工廠或多或少地對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擾,他能理解。然而,工廠早于小區10年建成,因此造成的擾民也并非工廠愿意看到的。
李先生說,這幾年來,為了將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公司斥巨資安裝消音、除塵、吸煙等設備,還獲得環保局進步獎。而對于業主們擔心工廠不搬的疑慮,李先生表示,“一定會搬離居民區,可能在2012年”。他說,該公司已在雙陽買下80畝地,作為工廠新址,目前已動工建設。而對于萬榮公寓旁這塊土地以后的用途,洛江區政府在2010年第一次用地會議上決定,同意將其調整為科研設計用地。
“萬榮公寓旁的這塊土地,變更成科研設計用地后,還會不會有污染呢?”業主們有點擔心。對此,公司回應說,他們初步規劃將這塊地用來建造一座2萬平方米的研發大樓,另外還有產品展示廳和辦公總部,不會用于產品生產。
目前,對于具體的處理事宜,城鄉規劃局等有關部門還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