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國家每年要花費近千萬美元進口高性能陶瓷刀具,另一方面自主研發的同類產品雖通過國家科技部的鑒定,卻沒能推向市場。這讓浙江凌日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凌國良心急如焚:“相同性能的刀具,我國基本上要依賴進口,進口刀具價格每片30美元,比我們自主開發的產品貴8倍,但是由于融資困難,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人家賺取高額利潤。”
高性能陶瓷刀具具有高硬度、高強度、抗高溫氧化性等優點,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最有競爭力的刀具,廣泛應用于數控、多刀自動機床等領域。陶瓷刀優于傳統硬質合金刀具,可加工高硬材料,并且省電和省時。在國家863高技術基金等支持下,凌日公司和浙江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經過三年的努力,研究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細陶瓷金屬復合材料,該材料制成的高性能陶瓷刀具填補了國內空白,完全可以替代進口,并且于去年通過國家863項目驗收。
“我國是‘用刀大國’,我國擁有的先進機床若全部使用高性能陶瓷刀具,年消耗量將達到500萬片以上,以每片30元人民幣計算,共值1.5億元。”說到市場前景,凌國良滿懷希望。但是,資金困難不免讓這個注冊資金只有1000萬元的企業感到為難。凌國良說,批量生產至少需要增加1500萬元的投入,另外質量控制、市場開拓過程都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費用,到目前為止公司僅引進了500萬元風險資金,還遠遠不夠。許多前來投資洽談的企業,由于把握不定投資回報的時間長短,往往半途而廢。
銀行貸款也存在困難。廠房是租來的,公司沒有土地、廠房等不動產可作抵押,銀行一般不會發放貸款,而擔保公司對于公司唯一可以用于擔保的機器設備也不感興趣。如果使用科研成果作抵押,價值評估也十分困難,國內還沒有合適的評估機構。凌國良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高新企業的扶持力度,讓這項技術迅速市場化。
盡管凌日公司舉步維艱,但它的刀具已經獲得了試用者的好評。一汽、二汽等汽車制造企業使用后表示,這種刀具硬度高、韌度好,使用壽命是普通刀具的8至10倍。曾經參加過項目驗收鑒定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陶瓷材料專家周玉教授說,這樣高性價比的產品對打破美國、日本、瑞士等國的壟斷有很大作用。
超硬材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