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羅斯圣彼得堡材料科技研究中心研制出生產金剛石復合材料的新方法:無需高壓便能獲得大尺寸和所需形狀的金剛石復合材料。
通常,工業上超硬和高強材料由金剛石復合材料組成,也就是將金剛石鑲嵌在某一種基底材料上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獲得。因此,對這種基底材料的性能要求很高。首先要求該材料具有硬度大、強度高和耐磨性好等特點。其次,該材料的化學結構要完整,在化學作用下能夠牢固地與金剛石結合。同時,基底材料的物理性質要與金剛石相似,否則在外界壓力下合成的材料會斷裂。碳化物的性質最符合充當這種材料。它們具有很強的硬度、耐磨性、熱穩定性和良好的熱傳導性能。熱傳導性越高,溫差變化大的情況下制件斷裂的可能性就越小。但采用傳統燒結的方法對金剛石與碳化硅燒結無法獲取金剛石復合材料,,因為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很高的溫度,而在高溫下金剛石會轉化成石墨。當然,也可以用高壓的方法將金剛石與碳化硅合成以獲得復合材料,但這一過程需要8.5吉帕斯卡的壓強。因此,用高壓的方法在高壓艙里研制生產大尺寸和所需形狀的金剛石復合材料是不可行的,花費將非常昂貴。
俄專家在研制金剛石復合材料采用的新方法是,首先將金剛石加工成微米級大小的顆粒,并擠壓成所需的形狀和大小,然后將其放在真空中加熱,同時用液態硅浸泡。此時,金剛石的表面轉化成類似石墨的碳,并與液態硅發生作用。由此獲得的制件將是由藏在碳化硅之間的金剛石粉末組成的完整復合材料,尺寸可以很大,形狀也可任選,是其他方法無法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