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污染被曝光,晉億實業環保出問題,38家環境違法嘉興企業被曝光,進行停產整頓……今年的五金企業污染問題,被涂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了解,五金等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污染主要是由生產中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及各種噪音造成的,可分為廢水污染、廢氣污染、廢渣污染、噪音污染。因為治理污染牽涉到要花錢的問題,所以這些污染得不到有效處理,致使環境不斷遭到破壞。
但現在五金企業如果繼續施行“以污染換發展”的方針的話,很可能面臨三大不利:
一、媒體和輿論監督的巨大影響
紫金礦業瞞報事件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皆因“無冕之王”記者的巨大力量,而且現在這個信息高度流通的時代,任何正面和負面消息都會通過官方或非官方的渠道變得無孔不入。不重視輿論力量,肆意妄為的企業必將受到懲罰。
二、環保部門的有力監督
嘉興市環保部門施以重拳發動停產整改,首次督察的兩家企業已經在停產整改。市環保局法規宣教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幾天督察人員將對6家被責令停產整頓的企業整改情況進行督察,一旦發現依舊在生產、遲遲不整改的企業,將處以重罰。
據了解,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擬出臺,相關的環保條例也將進一步完善。
三、企業利潤的變相減少
治理污染一定“賠錢”?那倒未必。有些五金企業對接工業產品生產鏈,變廢為寶,廢渣廢氣回收再利用,實現二次銷售。從這個角度來看,不治理污染,倒是對資源的浪費,白白減少了不少企業應得的利潤。
編后語:
五金企業的污染問題已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再敢頂風作案就難免“人人喊打”的局面,不管是為了公共利益,還是為了企業自身的利益,都應該多加注意。